颇记南楼待月情,如何今夜较分明。
嫦娥不是秋光减,乌鹊桥边意未平。
颇记南楼待月情,如何今夜较分明。
嫦娥不是秋光减,乌鹊桥边意未平。
这首诗《冬闺》由明代诗人陈邦彦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冬日闺阁中情感的深刻感悟。
首句“颇记南楼待月情”,诗人回忆起在南楼等待月升的美好时光,那是一种静谧而充满期待的心情。接着,“如何今夜较分明”一句,转折中透露出一种对比与疑问,似乎今夜的月色比往昔更为清晰明亮,引人思考其中的原因。
“嫦娥不是秋光减”,这里以神话中的嫦娥来象征美好的事物或情感,暗示并非是季节的变换或是自然因素导致了情感的改变,而是另有原因。“乌鹊桥边意未平”,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乌鹊桥边常被用来比喻相思之情,此处表达的是即使外界环境有所变化,内心的思念与情感并未平息,依然如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色变化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情感状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爱情或某种美好情感持久不变的执着追求,以及面对时间流逝、环境变迁时内心情感的波动与坚守。
白傅杨枝,樊川绿叶,当时犹未成阴。
东风晼晚,芳梦杳难寻。
回首读书亭榭,徒惆怅、花落春深。
闲情赋、十年抛却,缄恨到如今。
画图还省识,娉婷左右,两两同心。
算蓬山小劫,也历升沉。
试问重逢何处,拈红豆,空盼青禽。
须珍重,香温茶熟,莫漫理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