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屋虽諠卑,颇不甚芜秽。
置席屋中间,坐卧群书内。
横风吹急雨,入屋洒我背。
展卷殊未知,心与古人会。
有客自外来,笑我苦痴昧。
且问何为尔,我初尚不对。
强我不得已,起答客亦退。
聊复得此心,沾湿安足悔。
吾屋虽諠卑,颇不甚芜秽。
置席屋中间,坐卧群书内。
横风吹急雨,入屋洒我背。
展卷殊未知,心与古人会。
有客自外来,笑我苦痴昧。
且问何为尔,我初尚不对。
强我不得已,起答客亦退。
聊复得此心,沾湿安足悔。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简陋但整洁的小屋里,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享受阅读的乐趣。诗中的“吾屋虽諠卑,颇不甚芜秽”两句,既点明了环境的简朴,又暗示了内心的丰富。诗人将书桌置于屋中央,无论是坐还是卧,都能与群书相伴,这种与书籍的亲密接触,让他的心灵得以与古代智者对话,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交流思想。
接着,“横风吹急雨,入屋洒我背”两句,通过自然界的风雨,营造了一种外界干扰的氛围,但诗人并未因此被打扰,反而更加专注于手中的书卷。这不仅体现了他对于阅读的热爱和专注,也暗示了他在精神世界中的独立与宁静。
“展卷殊未知,心与古人会”则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能够与古代的智者心灵相通,获得知识与智慧的滋养。这种超越物质世界的体验,使他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而深邃。
最后,“有客自外来,笑我苦痴昧”一句,引入了一个外来的视角,通过客人的不解与嘲笑,反衬出诗人对阅读的执着与痴迷。面对外界的不解,诗人选择沉默以对,直到被他人追问才勉强解释,这一过程体现了他坚守自我、不为外界所动的精神。
“且问何为尔,我初尚不对。强我不得已,起答客亦退。”诗人最终回答了客人的疑问,但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逼无奈。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阅读的坚持与热爱。
“聊复得此心,沾湿安足悔。”最后两句,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表达了对阅读带来的精神满足的珍惜,即使在外界看来可能有些“痴”,但他并不后悔,因为内心得到了真正的满足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阅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在精神世界中的自我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个人与社会、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微妙关系。
一春不是不寻春。
终是不忺人。
好怀渐向中年减,对歌钟、浑没心情。
短帽怕黏飞絮,轻衫压扑游尘。
暖香十里软莺声。
小舫绿杨阴。
梦随蝴蝶飘零後,尚依依、花月关心。
惆怅一株梨雪,明年甚处清明。
松风掩昼隐深清。
流水自泠泠。
一从柯烂归来后,爱弦声、不爱枰声。
颇笑山中散木,翻怜爨下劳薪。
透云远响正丁丁。
孤凤划然鸣。
疑行岭上千秋雪,语高寒、相应何人。
回首更无寻处,一江风雨潮生。
流水人家,乍过了斜阳,一片苍树。
怕听秋声,却是旧愁来处。
因甚尚客殊乡,自笑我、被谁留住。
问种桃、莫是前度。
不拟桃花轻误。
少年未识相思苦。
最难禁、此时情绪。
行云暗与风流散,方信别泪如雨。
何况夜鹤帐空,怎奈向、如今归去。
更可怜,闲里白了头,还知否。
看方壶拥翠,太极垂光,积雪初晴。
阊阖开黄道,正绿章封事,飞上层青。
古台半压琪树,引袖拂寒星。
见玉冷闲坡,金明邃宇,人往深清。
幽寻。
自来去,对华表千年,天籁无声。
别有长生路,看花开花落,何处无春。
露台深锁丹气,隔水唤青禽。
尚记得归时,鹤衣散影都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