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苦雨》
《苦雨》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父老传闻雷打雪,果然四十日春霖。

江连野岸鱼龙出,树锁寒烟虎豹深。

田圃预忧新夏旱,经橱先受绿莓侵。

人间欣厌应难免,未必皇天无此心。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长时间连续降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雨水对大地和生灵的影响。首句“父老传闻雷打雪,果然四十日春霖”以民间传说开篇,暗示了这场春雨之长,给人们带来了不同寻常的感受。接着,“江连野岸鱼龙出,树锁寒烟虎豹深”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雨后江面与岸边的景象,鱼龙出水,似乎在享受雨水带来的清凉,而远处的树木笼罩在寒烟之中,虎豹隐匿其中,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

“田圃预忧新夏旱,经橱先受绿莓侵”则转向农业与生活层面,表达了农民对于即将到来的夏季干旱的担忧,以及雨水对书籍等文化载体的侵蚀,体现了自然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多方面影响。最后,“人间欣厌应难免,未必皇天无此心”一句,以哲理性的思考收尾,指出人间的喜怒哀乐难以避免,但上天的意志并非完全不可预测或理解,流露出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特定环境下人们的情感与思考,具有较强的意境美和哲学深度。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鼠须笔

顾兔猩猩两秃翁,时来鼠辈亦成功。

临池脱颖偏宜我,凭社为妖且贯戎。

觅伴好依居默氏,册勋应作管城公。

太仓纵是无忧地,争似流芳汗简中。

(0)

得閒老人·其三

何处龙江叟,堪专水月盟。

众人皆此坐,天下与谁平。

不有终南病,能甘谷口耕。

题诗搔短鬓,老子不无情。

(0)

茅林八景·其七竹轩诗兴

列国坛皆废,千年风未开。

洋洋兼沨沨,季子几时来。

(0)

岁壬子,余在赵家马头村佣书时值清明佳节,率徒散步闲游,误入仙境。但见桃李斗艳,梅柳争春,灿烂芳菲,四无涯际,真乐景也。即命徒杏村沽酒,开筵坐花,畅饮狂歌,不觉颓然大醉。稍醒,思饮茶而不得。适有一小徒,偶摘隔年干霜杏数枚敬余,或亦望梅止渴之意也。余恍然曰:昔闻识者云,霜杏烹茶,清香无比,何不试之?急归家觅竹炉,生活火,净石铫,盛甘泉,烹霜杏以饮。未入口,即清香扑鼻,不禁拍案惊奇曰:孰意以天之弃物,竟成为高品,直可驾诸佳茗之上也。遂有感而作俚句三首·其三

隔年干杏受风霜,气味清高唤客尝。

记得当时多珍重,而今手帕有余香。

(0)

得小陂消息

辞家三见月团圆,几望南云路渺漫。

忽报遥临桑梓客,晓窗倒屣问平安。

(0)

春闺怨

忆妾与君初见时,乌云挽髻横娥眉。

婵娟恩义两相得,偕老有愿天应知。

年来何事轻离别,君向江南妾江北。

梦魂常逐暮云飞,音书久与秋鸿绝。

清明三月见春残,深闺犹自怯春寒。

临妆渐觉铅华改,闭户谁怜花鸟阑。

脉脉愁来心欲死,空向春风怨罗绮。

沉沉帘幕易黄昏,月光独照纱窗里。

年年见月缺复圆,独怨夫君去不还。

寻君欲抱琵琶去,一曲相思和泪弹。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