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两江总督李勤恪兴锐挽诗》
《两江总督李勤恪兴锐挽诗》全文
清 / 李希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幕府承平一梦过,重来衰疾对山河。

中兴耆旧风流尽,晚岁功名驾驭多。

辈行同时皆显要,传闻故事有淆讹。

吞吴志在身先死,呜咽江声恨未磨。

(0)
鉴赏

这首挽诗《两江总督李勤恪兴锐挽诗》由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表达了对逝去的两江总督李勤恪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

首句“幕府承平一梦过”,以“一梦”比喻过往的太平盛世已成过去,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变迁。接着,“重来衰疾对山河”描绘出诗人再次面对江山时,因年老体衰而产生的感慨,既有对自然规律的无奈,也暗含对国家现状的忧虑。

“中兴耆旧风流尽”一句,感叹曾经的中兴之士,那些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人物已经离世,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晚岁功名驾驭多”则可能是在赞誉李勤恪晚年仍能有所作为,成就不凡。

“辈行同时皆显要”表明李勤恪与他同时代的人都是显赫的重要人物,共同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传闻故事有淆讹”则指出历史上的事迹往往会有误传或误解,强调了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与尊重。

最后,“吞吴志在身先死,呜咽江声恨未磨”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李勤恪志向远大却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其中,“吞吴”典故出自三国时期孙权欲统一六国的故事,这里借以表达李勤恪的雄心壮志。而“呜咽江声恨未磨”则是以江水的呜咽之声象征着对李勤恪未能实现其宏伟抱负的遗憾与悲痛,这种情感通过自然界的声响得以形象地展现出来。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的回顾与赞美,以及对其未竟事业的惋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李希圣

李希圣
朝代:清

希圣(1864年-1905年)清末官员,诗人。字亦元,号卧公,湖南湘乡(长沙)人。生于清穆宗同治三年,卒于德宗光绪三十一年,年四十二岁。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主事,荐举经济特科。初治训诂,通古今治法,尝纂《光绪会计录》以总综财赋,又草《律例损益议》,张百熙等极重之。百熙奉诏管学,引以为助。希圣通籍后始学为诗,有作必七律,以玉溪生(李商隐)自许,著有《雁影斋诗存》,传于世。
猜你喜欢

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

锦文触石来,盖影凌天发。

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0)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其八

还淳反朴已难期,依德依仁敢暂违。

寡欲自应刚正立,无私翻觉友朋稀。

旄头影莫侵黄道,傅说星终近紫微。

年纪少他蘧伯玉,幸因多难早知非。

(0)

鼓吹曲辞.上之回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0)

惧谗

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

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

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

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0)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行至江夏与张公去千里公因太府丞王昔使车寄罗衣二事及五月五日赠余诗余答以此诗

张衡殊不乐,应有四愁诗。

惭君锦绣段,赠我慰相思。

鸿鹄复矫翼,凤凰忆故池。

荣乐一如此,商山老紫芝。

(0)

浣纱石上女

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

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