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叠鼓风沙战,泼水淋漓舞胡旋。
此时太息念銮舆,玉体能胜寂寞无。
六宫遭乱多奔迸,不复梨园歌舞盛。
著鞭傥未蹂龙庭,我瑟虽调何忍听。
渔阳叠鼓风沙战,泼水淋漓舞胡旋。
此时太息念銮舆,玉体能胜寂寞无。
六宫遭乱多奔迸,不复梨园歌舞盛。
著鞭傥未蹂龙庭,我瑟虽调何忍听。
此诗描绘了一种战乱后的凄凉景象和心境,通过对比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抒发了诗人对于往昔时光无法复返的无限哀伤。
"渔阳叠鼓风沙战,泼水淋漓舞胡旋" 两句营造了一种边疆战乱的氛围,渔阳一地在中国历史上多次成为战争的前线,因此这里通过叠击的军鼓声和风沙交加的场景,传达出战争的紧张与混乱,同时“泼水淋漓舞胡旋”则描绘了胡人的舞蹈,这里的“胡旋”可能暗示着外族入侵带来的异域文化。
"此时太息念銮舆,玉体能胜寂寞无" 表达了诗人在战乱背景下的深深叹息和对于往昔美好事物的怀念。这里的“銮舆”通常指的是皇帝的车驾,亦或是帝王的代称,而“玉体”则可能是对皇帝或贵族女性的尊称,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表达了对于逝去时代美好事物无法超越的哀愁。
"六宫遭乱多奔迸,不复梨园歌舞盛" 两句直接点出了战乱导致的后果,即皇室和贵族生活的彻底改变。六宫指的是皇宫,遭遇战乱自然会有许多人四处逃散,而“不复梨园歌舞盛”则是对过去繁华时光的回忆,梨园是唐代设立的地方乐队,以表演歌舞而著名,这里用以表示过去朝廷的富贵与文化艺术的辉煌。
"著鞭傥未蹂龙庭,我瑟虽调何忍听" 最后两句则更深入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骑马时的“著鞭”和“傥未蹂龙庭”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过去权力中心的怀念,而“我瑟虽调”表明即使乐器依旧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仍然无法忍受这种音乐,因为它只能勾起更多的哀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现了战乱导致的文化断裂与个人情感上的巨大落差,诗人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动荡时世下的哀伤图景。
灵境隔重氛,清光纷向曙。
坦步历修坰,旷衍无积阻。
惠风袭轻裾,春思荡容与。
喈喈黄鸟鸣,粲粲杂英吐。
澄莹剑池泉,淅沥飞松雨。
云岩数转幽,泬寥明绀宇。
因高见吴门,苍色霭平楚。
全揽泽国秀,冲襟得轩举。
霸图迹久荒,独立怆终古。
倦客迫遐征,佳游怅难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