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书时,人谓未可量。
及乎泛官海,慄慄乘危航。
帆开风不顺,四望何淼茫。
为郎首已白,安能笑冯唐。
缅观乾坤大,分明一战场。
何异两虎斗,大小终死伤。
所嗟在诛求,舐米不止糠。
穷氓愁叹声,深秋听蛩螀。
皇穹未悔祸,尚纵兵戈猖。
遂令四海人,冥行日伥伥。
得非宿世业,今生来共偿。
否极泰自至,君臣严陛堂。
肯为阮籍醉,忍效接舆狂。
似闻申甫生,天遣佐宣王。
一展活国手,疾危救在肓。
庶几富斯民,家家有馀粮。
少年读书时,人谓未可量。
及乎泛官海,慄慄乘危航。
帆开风不顺,四望何淼茫。
为郎首已白,安能笑冯唐。
缅观乾坤大,分明一战场。
何异两虎斗,大小终死伤。
所嗟在诛求,舐米不止糠。
穷氓愁叹声,深秋听蛩螀。
皇穹未悔祸,尚纵兵戈猖。
遂令四海人,冥行日伥伥。
得非宿世业,今生来共偿。
否极泰自至,君臣严陛堂。
肯为阮籍醉,忍效接舆狂。
似闻申甫生,天遣佐宣王。
一展活国手,疾危救在肓。
庶几富斯民,家家有馀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再用前韵》,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贤能者的期待。诗中以少年读书时的抱负与成年后官场生涯的艰辛对比,展现出仕途的险恶和个人的无奈。诗人感叹官场如战场,百姓生活困苦,而权贵们的贪婪无度使战乱频仍。他引用申甫辅佐宣王的历史典故,寄希望于有德者能挺身而出,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让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诗中流露出对公正治理和天下太平的渴望,以及个人选择的矛盾,不愿效仿阮籍的逃避或接舆的狂放,而是希望能积极地参与改变现状。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忧患意识。
乱蛩絮,入夜羁愁,似发慵为理。
坐镫窗无酒,但嫌隔院,清歌空费。望断鸿天际。
西楼镜约馀香委。旧梦醒,销与点滴,江南残泪。
记屏山底。有釭花双照,兰情半掬,依前离别气味。
天涯尽说归期,总孤他、玉容桃李。
怅年年,犹去翼窥帘,凉萤在水。
纵约双鱼腹,江波不照愁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