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坐绣衣石,曾落金吾胆。
不戮拥靴人,至今有馀憾。
谁坐绣衣石,曾落金吾胆。
不戮拥靴人,至今有馀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续访得七人·温御史》。诗中描绘了对古代某位官员的追忆与感慨,通过“绣衣”、“金吾”、“拥靴人”等意象,展现了历史人物的风采与时代背景。
“谁坐绣衣石,曾落金吾胆。”这两句以“绣衣”和“金吾”为引子,绣衣是古代官服的一种,象征着官员的身份与权力;金吾则是古代的禁卫军,负责京城的安全。诗句通过这两个意象,暗示了某位官员曾经在权力与威严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甚至让金吾为之胆寒,形象地描绘出这位官员的威严与影响力。
“不戮拥靴人,至今有馀憾。”这里的“拥靴人”指的是那些地位较低、权势较小的官员或仆从。诗句表达了对未能惩治这些人的遗憾,或许是因为某种原因,这些地位较低的人得以逃脱惩罚,留下了长久的遗憾。这种遗憾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反思,也可能暗含了对权力与正义之间平衡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感慨,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及其影响的追忆,以及对权力、正义与遗憾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