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朝中措.客中杂忆十首·其三》
《朝中措.客中杂忆十首·其三》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朝中措

看花常傍隔村篱,携取折枝归。

沙绿胆瓶磬口,矮红棐几乌皮。

端相侧正,屏当疏密,用尽幽思。

记得临行嘱汝,香绵裹好军持。

(0)
鉴赏

这首《朝中措》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词人在异乡客居时对故乡的回忆与思念。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对日常生活中寻常事物的深情眷恋。

“看花常傍隔村篱”,开篇即以“看花”这一动作,勾勒出词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同时暗含着对远方故乡花开花落的怀念。“隔村篱”则暗示了词人身处他乡,与故乡有所隔阂,但那份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并未因此而减退。

“携取折枝归”,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故乡之物的珍视,即使身在异乡,也能通过携带故乡的花朵,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沙绿胆瓶磬口,矮红棐几乌皮”,这两句细致地描绘了词人居住环境中的物品,绿色的沙质胆瓶、红色的矮木桌、乌黑的皮革椅,这些看似平凡的物件,在词人眼中却承载了丰富的记忆和情感。它们不仅体现了词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细节的精心安排,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深深怀念。

“端相侧正,屏当疏密,用尽幽思”,这几句描述了词人在布置居住空间时的用心,无论是摆放物品的位置、屏风的布局,还是整体氛围的营造,都充满了深思熟虑。这种对环境的精心设计,既体现了词人的艺术品味,也是他对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即使身处异乡,也要创造一个充满温馨与美感的空间,以此来慰藉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最后,“记得临行嘱汝,香绵裹好军持”,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即将离别时的叮嘱与牵挂,希望陪伴自己一同远行的物品(“军持”可能是指一种盛水器皿)能够妥善保存,如同他在远方对故乡的思念一样,被细心呵护。这不仅是对物品的关怀,更是对故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综上所述,《朝中措》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词人在异乡客居时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和个人风格的作品。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寓古

君不见唐家开元全盛时,长安坊中卖饼师。

有妻淑德颇温润,一朝选作宁王妃。

身居椒房岂不乐,紫云步障流苏幕。

岁时忽遇旧良人,红泪飞花泫然落。

又不见荀奉倩,经年不见同心面。

青鸾镜破难再圆,中夜相思寄哀怨。

人生伉俪如鸳鸯,岂知中道成参商。

伯劳东飞燕西去,黄姑织女空相望。

空相望,向何处。

长歌一曲白头吟,花落棠梨泪如雨。

(0)

宫词·其二

不敢殷勤拜露香,满衣凉月动辉光。

初时被选同年者,已有升居在绣房。

(0)

宫词·其一

露下閒阶华月明,相呼女伴作双行。

归来小院閒相语,几度庭闱梦不成。

(0)

登灵岩山访张伯雨墓

飞神曾谒紫宸朝,下上瑶天几泬寥。

火宅已空谁堕甑,玉钩初解自成桥。

千峰月色还相照,万古诗名耿不消。

欲共山头黄鹤语,飙轮何日可予招。

(0)

城市山林为玄妙观羽士赋

步入东关一径深,始知城市有山林。

黄梁不作尘中梦,白日长閒世外心。

凤载紫箫吹落月,鹤窥香霭听鸣琴。

人间只此为蓬岛,何用仙槎海上寻。

(0)

折梅有感

欲赋閒情思苦迟,却将多病恨芳时。

谁言句律春来细,开过梅花无好诗。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