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筱打园壁,飒响鸣枯枝。
呼童芟使尽,恐汝眠惊疑。
自汝病眠后,日苦老母炊。
虽有灶婢粗,仅足供畚箕。
譬如衣食恒,身习亦不知。
一旦偶失之,遂识寒与饥。
大儿自塾还,孤影孑无随。
小者在吾抱,呼母搴床帏。
汝病数日眠,黄口已失依。
暗筱打园壁,飒响鸣枯枝。
呼童芟使尽,恐汝眠惊疑。
自汝病眠后,日苦老母炊。
虽有灶婢粗,仅足供畚箕。
譬如衣食恒,身习亦不知。
一旦偶失之,遂识寒与饥。
大儿自塾还,孤影孑无随。
小者在吾抱,呼母搴床帏。
汝病数日眠,黄口已失依。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庭在面对母亲病重直至去世的过程中的情感波动和生活变化。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无奈。
首句“暗筱打园壁,飒响鸣枯枝”描绘了环境的凄凉,暗淡的小竹子敲打着墙壁,风声在枯枝间回响,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呼童芟使尽,恐汝眠惊疑”,诗人吩咐仆人清理周围环境,以免母亲因声响而惊醒,表现了对母亲的细心照顾和关怀。
“自汝病眠后,日苦老母炊”表达了母亲生病后,日常生活的艰辛,尤其是做饭这一基本生活需求变得困难。接下来的几句“虽有灶婢粗,仅足供畚箕”,说明即使有仆人在旁帮忙,但家务活仍然繁重,难以应付。
“譬如衣食恒,身习亦不知。一旦偶失之,遂识寒与饥”,通过类比,强调了日常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一旦失去,就会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难。这反映了诗人对母亲健康状况改变后家庭生活巨大变化的感慨。
“大儿自塾还,孤影孑无随。小者在吾抱,呼母搴床帏”,描述了家庭成员在母亲病重期间各自的角色和行动,大儿子放学归来,母亲却无法陪伴;小儿子在怀抱中,呼唤母亲时只能掀开床帷,表现出家庭成员在困境中的无助与孤独。
最后,“汝病数日眠,黄口已失依”,点明了母亲病情严重,长时间卧床,孩子们失去了依靠,流露出深深的哀伤和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家庭成员在面对亲人病重直至离世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生活变化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康会来江表,由拳已陆沉。
五湖三亩地,千古一丛林。
不坏金刚座,长抽碧玉簪。
火齐摇塔杪,菡萏涌波心。
汝有志公锡,何劳长者金。
聚沙缘自昔,填海愿如今。
一食分僧钵,三衣借客衾。
鱼谙放生乐,鸟和讽经音。
小缓庐山戒,篮舁日日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