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床镜槛,记相连斜桷。惯见修蛾远山学。
倩青腰受简,素女开图,才凝盼,一线灵犀先觉。
新来窥宋玉,不用登墙,近在蛛丝画屏角。
见了乍惊回,点屐声频,分明睹翠帷低擢。
旋手揭,流苏近前看,又何处迷藏,者般难捉。
书床镜槛,记相连斜桷。惯见修蛾远山学。
倩青腰受简,素女开图,才凝盼,一线灵犀先觉。
新来窥宋玉,不用登墙,近在蛛丝画屏角。
见了乍惊回,点屐声频,分明睹翠帷低擢。
旋手揭,流苏近前看,又何处迷藏,者般难捉。
这首《洞仙歌》是清代词人朱彝尊的作品,描绘了一幅闺房内的温馨画面。词中以书床和镜槛为背景,展现了女子在窗边读书的场景,她专注地学习着,仿佛蛾眉仿照远山之形。她的纤细身姿由“青腰”一词生动展现,手中的竹简象征着知识与智慧。
接着,词人通过比喻,将女子与宋玉的距离比作蜘蛛丝般细微,暗示她近在咫尺却又难以触及。当来访者突然出现,女子惊讶之余,轻轻的脚步声和翠帷的移动都清晰可闻。她急忙掀起帘幕,流苏摇曳,寻找着访客的踪迹,却仿佛在玩一场捉迷藏的游戏。
整首词语言细腻,情感含蓄,通过对闺中女子日常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微妙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感受,体现了清代词作的婉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