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严更曙,山河野望通。
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
地险关逾壮,天平镇尚雄。
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
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
所希常道泰,非复候繻同。
钟鼓严更曙,山河野望通。
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
地险关逾壮,天平镇尚雄。
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
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
所希常道泰,非复候繻同。
此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和军营生活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泰和边疆稳固的美好愿望。开篇三句“钟鼓严更曙,山河野望通。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通过钟鼓声、山河景观和军马行进的声音描写了早晨军营中的生动场景,同时也反映出边关的警备状态。
接着,“地险关逾壮,天平镇尚雄。”诗人形容了关隘之险峻,以及守卫者的英勇气概。这些描述传达了一种稳固与力量感,显示了作者对军事防御的重视和赞赏。
“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春天的河水汇聚在一起,晚上月亮下山时守卫的城楼显得空旷,这两句表达了边塞军营中的季节变化和夜晚的宁静。
“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这些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和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同时也增添了一种生动的氛围。
最后,“所希常道泰,非复候繚同。”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望,以及与此前战争、混乱状态的明显区别。这里的“常道”指的是正常的道路和秩序,而“候繚”则是形容战事频繁、国势不定的动荡时代。
总体而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军营生活及个人愿望的描绘,展现了边塞之雄伟与国家之安宁。
黄厓天上生,对面作浪起。
我头不敢仰,诚恐浪压己。
岂知下望深,青天反作底。
山外有山立,山内有山倚。
颇类人衣裳,幅幅有表里。
忽然暴雨来,人天一齐洗。
避登千寻塔,正对一条水。
瀑布从高看,匹练更长矣。
始知开先寺,相离咫尺耳。
只为绝巘遮,纡行十余里。
严霜初陨陡回春,留得冲锋冒镝身。
纶綍乍传浑似梦,亲朋相庆更为人。
敢愁弓剑趋戎幕,已免锒铛礼狱神。
早晚扶归君莫恸,媻姗勃窣亦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