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早度蒲津关》
《早度蒲津关》全文
唐 / 李隆基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钟鼓严更曙,山河野望通。

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

地险关逾壮,天平镇尚雄。

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

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

所希常道泰,非复候繻同。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ǎojīnguān
táng / lóng

zhōngyángèngshǔshānwàngtōng
míngluánxiàbǎnfēipèiqínzhōng

xiǎnguānzhuàngtiānpíngzhènshàngxióng
chūnláijīnshùyuèluòshùlóukōng

fēncháojǐngshēngzhúxiǎofēng
suǒchángdàotàifēihòutóng

注释
钟鼓:报晓的钟鼓。
严更:深夜。
山河:自然景色。
野望:远眺。
鸣銮:銮铃声。
蒲坂:地名。
飞旆:旗帜飘动。
秦中:古地区名。
地险:地势险峻。
关逾壮:关隘更加壮观。
天平:天气晴朗。
镇尚雄:城镇依旧雄伟。
津树:渡口的树木。
戍楼:守卫的楼阁。
马色:马匹的颜色。
朝景:早晨的阳光。
鸡声:鸡鸣声。
晓风:晨风。
常道泰:国家长久安宁。
候繻同:战乱频仍的岁月。
翻译
夜深钟鼓报晓,山河景色尽收眼底。
銮铃声响起,官员们从蒲坂出发,进入秦中地区。
地势险要的关隘更加壮观,天空晴朗,城镇依旧雄伟。
春天来临,渡口树木繁茂,月落时分,戍楼显得空旷。
马匹的颜色随着早晨的阳光变化,鸡鸣声随晨风飘荡。
我所期待的是国家长久安宁,不再是战乱频仍的岁月。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和军营生活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泰和边疆稳固的美好愿望。开篇三句“钟鼓严更曙,山河野望通。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通过钟鼓声、山河景观和军马行进的声音描写了早晨军营中的生动场景,同时也反映出边关的警备状态。

接着,“地险关逾壮,天平镇尚雄。”诗人形容了关隘之险峻,以及守卫者的英勇气概。这些描述传达了一种稳固与力量感,显示了作者对军事防御的重视和赞赏。

“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春天的河水汇聚在一起,晚上月亮下山时守卫的城楼显得空旷,这两句表达了边塞军营中的季节变化和夜晚的宁静。

“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这些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和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同时也增添了一种生动的氛围。

最后,“所希常道泰,非复候繚同。”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望,以及与此前战争、混乱状态的明显区别。这里的“常道”指的是正常的道路和秩序,而“候繚”则是形容战事频繁、国势不定的动荡时代。

总体而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军营生活及个人愿望的描绘,展现了边塞之雄伟与国家之安宁。

作者介绍
李隆基

李隆基
朝代:唐   生辰: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大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
猜你喜欢

西湖葛岭有嘲

忙里能閒号半闲,相公胸次本来宽。

襄樊失守成何事,不抵秋虫胜负看。

(0)

至黄厓再登文殊塔观瀑

黄厓天上生,对面作浪起。

我头不敢仰,诚恐浪压己。

岂知下望深,青天反作底。

山外有山立,山内有山倚。

颇类人衣裳,幅幅有表里。

忽然暴雨来,人天一齐洗。

避登千寻塔,正对一条水。

瀑布从高看,匹练更长矣。

始知开先寺,相离咫尺耳。

只为绝巘遮,纡行十余里。

(0)

丙午十二月初七日下狱次日得旨发军前效力赎罪感恩述事次东坡狱中寄子由韵寄从弟佩苍实夫·其一

严霜初陨陡回春,留得冲锋冒镝身。

纶綍乍传浑似梦,亲朋相庆更为人。

敢愁弓剑趋戎幕,已免锒铛礼狱神。

早晚扶归君莫恸,媻姗勃窣亦前因。

(0)

寄怀汪钝翁

故人三载别,烟树杳重重。

归雁雨中去,裁诗花下封。

尝同卧山馆,空复对云松。

犹记题名处,玉泉最上峰。

(0)

六十初度自寿四首·其二阮郎归

行年六十鬓斓斑。皇恩特放还。高堂设席对青山。

秋来正未閒。阴忽霁,暑新寒。笙歌夜未阑。

傍人莫笑老嗤顽。人生到此难。

(0)

花开

花开醉不休,花谢莫深愁。

纵使花长在,东风也白头。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