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诗社见公名,白首山城叹不平。
坐客要闻新乐府,应须湓口琵琶声。
张公诗社见公名,白首山城叹不平。
坐客要闻新乐府,应须湓口琵琶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再和十首(其六)》中的片段,通过“张公诗社见公名,白首山城叹不平”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的深切忧虑与愤慨。接下来的“坐客要闻新乐府,应须湓口琵琶声”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艺术的力量,特别是音乐,来传达社会现实,唤起人们的共鸣与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苏辙在文学创作中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精神,同时也展示了他希望通过艺术手段促进社会正义的愿望。苏辙作为宋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他的作品往往蕴含深沉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万斛春愁,愁春未醒,探春一片春心。
春三二月,春浅到春深。
缫得春蚕丝尽,春宫静、细谱春音。
迎春乐,春风一曲,春兴寄春琴。
春寒春向暧,春衫乍剪,春线春针。
正桃花春涨,巴蜀春霖。
那计春长春短,春晴好、又怕春阴。
春无绪,春烟春雨,春霭暗春岑。
幽芳静婉。爱细染羽衣,浓滋苔砚。
韵足气清,露缀花枝新啼眼。
风摇绿萼残装面,不关系、、红丝深浅。
托根空谷,长松之下,断无人见。
不怨世无知者,怨迟暮、采采同心人远。
凤鸟不来,翠袖天寒谁为伴。美人芳草兴长叹。
叹浊世、薰莸杂乱。七条弦上新声,写伊一半。
黄石矶边,大江曲、山雄滩恶。
风暴起、云飞水立,电雷交作。
吹箨危帆收不及,翻花雪浪开还落。
羡芙蓉、浅港不知愁,双鸳泊。西山外,云初薄。
斜阳里,虹尤著。有舟人相庆,洗杯同酌。
千里芦花明反照,一年好景难先约。
坐船头、沽酒晚凉生,瓜堪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