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月惨将落,大漠尘头昏。
回风递厖吠,始知前有村。
细路入颇石,髡柳交其根。
地气郁阴垢,到面凄若温。
古屯撤春戍,石似饥马蹲。
低檐接茅瓦,屋角高麦囤。
荒舂乱野碓,宿火穿断门。
居人劝餐饭,坏污错饮樽。
努力强馋嚼,得饱安复论?
驱车且前迈,蔼蔼明朝暾。
群岚出遥秀,聊以清宿魂。
斜月惨将落,大漠尘头昏。
回风递厖吠,始知前有村。
细路入颇石,髡柳交其根。
地气郁阴垢,到面凄若温。
古屯撤春戍,石似饥马蹲。
低檐接茅瓦,屋角高麦囤。
荒舂乱野碓,宿火穿断门。
居人劝餐饭,坏污错饮樽。
努力强馋嚼,得饱安复论?
驱车且前迈,蔼蔼明朝暾。
群岚出遥秀,聊以清宿魂。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行走在偏远村庄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
首句“斜月惨将落”,描绘了一幅月色渐淡、夜幕降临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大漠尘头昏”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朦胧,大漠中尘土飞扬,视线模糊,给人一种孤独与无助的感觉。
“回风递厖吠,始知前有村”两句,通过风声和犬吠声,暗示前方有村落的存在,同时也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场景。犬吠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预示着有人烟的温暖与安全。
接下来的几句“细路入颇石,髡柳交其根。地气郁阴垢,到面凄若温。”详细描绘了进入村庄后的小径、枯柳以及地面的湿润,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特点,也暗示了村庄的古老与宁静。
“古屯撤春戍,石似饥马蹲。低檐接茅瓦,屋角高麦囤。”通过描述废弃的堡垒、蹲伏的石头、低矮的屋檐和高耸的麦囤,诗人巧妙地将历史的痕迹与生活的场景融合在一起,展现出村庄的沧桑与生命力。
“荒舂乱野碓,宿火穿断门。”这两句描绘了村庄中的日常景象,荒废的石臼、散乱的野碓,以及破旧的门户,都透露出一种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艰辛。
“居人劝餐饭,坏污错饮樽。”写出了村民的热情好客,尽管生活条件简陋,但他们仍然愿意分享食物和酒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和谐。
最后,“努力强馋嚼,得饱安复论?”表达了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人们也会尽力寻找满足感,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驱车且前迈,蔼蔼明朝暾。”则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群岚出遥秀,聊以清宿魂。”以群山的秀美结束全诗,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心灵净化的象征,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间温情的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未见天子面,不如双盲人。
贾生对文帝,终日犹悲辛。
夫子亦如盲,所以空泣麟。
有时独斋心,髣髴梦称臣。
梦中称臣言,觉后真埃尘。
东京有眼富不如,西京无眼贫西京。
无眼犹有耳隔墙,时闻天子车辚辚。
辚辚车声辗冰玉,南郊坛上礼百神。
西明寺后穷瞎张太祝,纵尔有眼谁尔珍。
天子咫尺不得见,不如闭眼且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