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城五月雨丝密,湿云压檐黑如漆。
街头到处水绕门,路上行人泥没膝。
舟子舣岸如蛎房,两月何曾脱蓑笠。
上年秋涨淹禾苗,农家比户吞声泣。
卖丝粜谷望今年,谁道夏霪甚畴昔。
一片洪涛浮太清,天风未吹海已立。
麰麦方熟尽生耳,陂塘总决江湖一。
侵晨插秧水浸畦,薄暮归耕船入室。
盎中粟罄妇儿啼,官吏催粮如火急。
卖男贴妇安足悲,时有龚黄当见恤。
蠡城五月雨丝密,湿云压檐黑如漆。
街头到处水绕门,路上行人泥没膝。
舟子舣岸如蛎房,两月何曾脱蓑笠。
上年秋涨淹禾苗,农家比户吞声泣。
卖丝粜谷望今年,谁道夏霪甚畴昔。
一片洪涛浮太清,天风未吹海已立。
麰麦方熟尽生耳,陂塘总决江湖一。
侵晨插秧水浸畦,薄暮归耕船入室。
盎中粟罄妇儿啼,官吏催粮如火急。
卖男贴妇安足悲,时有龚黄当见恤。
这首清代诗人余缙的《癸丑夏日斋居苦雨》描绘了江南夏日雨季的困苦景象。开篇以“蠡城五月雨丝密”起笔,形象地刻画了连绵不断的细雨,紧接着“湿云压檐黑如漆”渲染出阴沉压抑的气氛。诗人通过“街头到处水绕门”和“路上行人泥没膝”展现了雨水泛滥,交通阻塞的场景。
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舟子,“舟子舣岸如蛎房”,形容他们在雨中无法离开船只,长期穿着蓑笠劳作。“上年秋涨淹禾苗”则回忆了前一年的水灾对农民的打击,而“农家比户吞声泣”则表达了他们的无奈与悲苦。诗人忧虑今年的旱涝不均,用“卖丝粜谷望今年”表达农人对丰收的期盼。
“一片洪涛浮太清”至“陂塘总决江湖一”描绘了洪水滔滔的壮观画面,暗示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侵晨插秧水浸畦”和“薄暮归耕船入室”则展示了农人日复一日在水田劳作的艰辛生活。最后,“盎中粟罄妇儿啼”揭示了粮食短缺带来的家庭困境,而“官吏催粮如火急”则揭示了官府催缴赋税的紧迫。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苦雨给百姓带来的困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公正官员的期待。
草木生春,楼台不夜,团团月上云霄,太平官府,民物共逍遥。
指点江梅一笑,几番负、雨秀风娇。
今年好,花边把酒,歌舞醉元宵。
风流,贤太守,青云志气,玉树丰标。
是神仙班里,旧日王乔。
出奉板舆行乐,金莲照、十里笙箫。
收灯后,看看丹诏,催入圣明朝。
一曲狂歌,有百馀言,说尽一生。
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空馀豪气峥嵘。
安得良田二顷耕。
向临邛涤器,可怜司马,成都卖卜,谁识君平。
分则宜然,吾何敢怨,蝼蚁逍遥戴粒行。
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
请赋林堂,林堂未成,吾何赋哉。
想胸中丘壑,山中风月,亭台几所,花木千栽。
应接光阴,品题胜概,须待堂成我再来。
听分付,是经行去处,莫放苍苔。
吾曹不堕尘埃。
要胸次长随笑口开。
任江湖浪迹,鸥盟雁序,功名到手,凤阁鸾台。
它日相寻,有窬此约,酌水浮君三百杯。
闻斯语,有冠山突兀,袍岭崔嵬。
说与黄花道。
九秋深、三光五岳,气钟英表。
金马玉堂真学士,蕴藉诗书奥妙。
一一是、轻纶才调。
斟酌古今来活国,算忠言、谠论知多少。
又入奏,金门晓。
朝回问寝披萱草。
对高堂长说,一片君恩难报。
更待痴儿千载遇,膝下十分荣耀。
趁绿鬓、朱颜不老。
整顿乾坤济时了,奉板舆、拜国夫人号。
可谓忠,可谓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