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西来路几湾,招提小境额黄山。
风尘百里无亭堠,来借僧房一饷閒。
易水西来路几湾,招提小境额黄山。
风尘百里无亭堠,来借僧房一饷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黄山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易水西来路几湾”,以“易水”开篇,暗示了旅程的开始,而“西来路几湾”则勾勒出山水间蜿蜒曲折的道路,营造了一种悠长的旅途氛围。易水,作为古代著名的河流,其形象本身就蕴含着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丽,为整首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
次句“招提小境额黄山”,“招提”是佛教寺院的别称,“小境”则强调了黄山寺规模虽小,但环境清幽,意境深远。“额黄山”则是巧妙地将黄山的名字融入其中,既点明了地点,又通过“额”字传达出黄山之于寺院的衬托作用,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第三句“风尘百里无亭堠”,描述了诗人行进百里,沿途并无明显的地标或休息之处,突出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然而,这种环境的单调反而凸显了黄山寺的珍贵与难得,仿佛是旅途中的一片绿洲,给予疲惫心灵以慰藉。
最后一句“来借僧房一饷閒”,表达了诗人在此短暂歇息的心境。在忙碌的旅途中,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宁静之所,借宿僧房,享受片刻的悠闲与宁静,对于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满足。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体现了他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易水、黄山寺、旅途与僧房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旅行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人在旅途中的情感体验与心灵寄托。
西风吹梦越中游,剪剪轻寒入短裘。
雁字不将乡信写,蛩声空和旅吟愁。
邮亭冷雨孤灯夜,渔市斜阳一笛秋。
是处山川即吾土,仲宣何用怯登楼。
内署延宾宴玉堂,紫闱深启会琳琅。
云霏宝额题宸翰,金错瑶编勒御章。
盘荐异羞罗彩翠,盏颂醇醴湛清光。
柳当朱槛春先到,日过花砖影渐长。
吟客尽容窥绮阁,栖禽应许托雕梁。
观荣共乐文明代,惟愿登歌颂圣皇。
击壤歌,击壤歌,仰观俯察如吾何。
西海摩月镜,东海弄日珠。
一声长啸天地老,请君听我歌何如。
君不见丹溪牧羊儿,服苓餐松入金华。
又不见武陵捕鱼者,舣舟绿岸访桃花。
高人一去世运倾,或者附势类饥鹰。
况是东方天未白,非鸡之鸣苍蝇声。
朝集金张暮许史,蠛蠓镜里寄死生。
犀渠象弧谐时好,干将镆铘埋丰城。
失固不足悲,得亦不足惊。
秋花落后春花发,世间何物无枯荣。
十年漂泊到如今,一穷殆尽猿投林。
平生舒卷云无心,仪舌纵存甘喑喑。噫吁嘻!
豪猪靴,青兕裘,一谈笑顷即封侯。
后鱼才得泣前鱼,予之非恩夺非雠。
眼前富贵须年少,吾将老矣行且休。
休休休,俯视八尺躯,沧海渺一粟。
忆昔垂九龄,牵衣觅李栗。
回头华发何萧萧,百年光阴如转烛。
乃歌曰:不编茅兮住白云,不脱蓑兮卧黄犊。
仰天拊缶兮呼乌乌,手持鸱夷兮荐醽醁。
乃赓载歌曰:招夷齐兮采薇,拉园绮兮茹芝。
折简子陵兮羊裘披,移文灵均兮佩琼枝。
敢问诸君若处庙廊时,食前方丈、侍妾数百得志为之而弗为。
《击壤歌》【宋·柴元彪】击壤歌,击壤歌,仰观俯察如吾何。西海摩月镜,东海弄日珠。一声长啸天地老,请君听我歌何如。君不见丹溪牧羊儿,服苓餐松入金华。又不见武陵捕鱼者,舣舟绿岸访桃花。高人一去世运倾,或者附势类饥鹰。况是东方天未白,非鸡之鸣苍蝇声。朝集金张暮许史,蠛蠓镜里寄死生。犀渠象弧谐时好,干将镆铘埋丰城。失固不足悲,得亦不足惊。秋花落后春花发,世间何物无枯荣。十年漂泊到如今,一穷殆尽猿投林。平生舒卷云无心,仪舌纵存甘喑喑。噫吁嘻!豪猪靴,青兕裘,一谈笑顷即封侯。后鱼才得泣前鱼,予之非恩夺非雠。眼前富贵须年少,吾将老矣行且休。休休休,俯视八尺躯,沧海渺一粟。忆昔垂九龄,牵衣觅李栗。回头华发何萧萧,百年光阴如转烛。乃歌曰:不编茅兮住白云,不脱蓑兮卧黄犊。仰天拊缶兮呼乌乌,手持鸱夷兮荐醽醁。乃赓载歌曰:招夷齐兮采薇,拉园绮兮茹芝。折简子陵兮羊裘披,移文灵均兮佩琼枝。敢问诸君若处庙廊时,食前方丈、侍妾数百得志为之而弗为。
https://shici.929r.com/shici/NtLu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