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善后随非,失于任私意。
短长莫可欺,明者未免蔽。
改过心每惮,责人夫何易。
芸苗舍己田,无获亦蹈厉。
前善后随非,失于任私意。
短长莫可欺,明者未免蔽。
改过心每惮,责人夫何易。
芸苗舍己田,无获亦蹈厉。
这首诗名为《自讼》,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复之手。这是一首反思个人修养与人际关系的五言绝句,语言简洁而深刻。我们来逐行解读其内涵:
前善后随非,失于任私意。
这两句强调了做人的一个重要原则,即一开始对他人好,后来却跟随不轨,这是由于个人私心的支配而导致的错误行为。诗人指出,人们往往因为自己的偏私而迷失方向。
短长莫可欺,明者未免蔽。
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一个普遍的人生哲理,即在世间的事务上,不论是长是短,都不能被蒙蔽。即使是聪明的人,也有可能因为某些因素而看不清楚事物的真相。
改过心每惮,责人夫何易。
诗中的这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修正与批评他人的态度的深刻认识。想要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总是让人感到畏惧和不安;而轻易地指责别人,却又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芸苗舍己田,无获亦蹈厉。
最后两句,诗人以农事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待个人成就与社会期望的态度。就算是弃置自己的田地,不去耕种,也不要去践踏别人的庄稼,即使没有任何收获也不要做有损他人的事情。
总体而言,《自讼》这首诗通过诗人内心的自省与外界行为的反思,探讨了个人修养、道德标准以及人际关系中的是非观。诗中所蕴含的是古代士大夫对于品行修养和社会责任的一种深刻认识。
云起山苍苍,林居萝薜荒。
幽人老深境,素发与青裳。
雨涤莓苔绿,风摇松桂香。
洞泉分溜浅,岩笋出丛长。
败屦安松砌,馀棋在石床。
书名一为别,还路已堪伤。
伏溜侵阶润,繁花隔竹香。
娇莺方晓听,无事过南塘。
谢病始告归,依然入桑梓。
家人皆伫立,相候衡门里。
畴类皆长年,成人旧童子。
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迩。
论旧或馀悲,思存且相喜。
田园转芜没,但有寒泉水。
衰柳日萧条,秋光清邑里。
入门乍如客,休骑非便止。
中饮顾王程,离忧从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