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而今遍六根,焚香幸作佛前人。
已知性海须登岸,且向恒河试问津。
口藏谁传弥勒法,心镫自照女儿身。
痴情一点消难尽,吟到诗篇忘苦辛。
清净而今遍六根,焚香幸作佛前人。
已知性海须登岸,且向恒河试问津。
口藏谁传弥勒法,心镫自照女儿身。
痴情一点消难尽,吟到诗篇忘苦辛。
这首清代诗人悟情的《感怀(其一)》以禅宗和佛教意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悟。首句“清净而今遍六根”描绘出诗人追求心灵净化的状态,六根象征眼耳鼻舌身意,意味着他试图让自己的身心达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境界。
“焚香幸作佛前人”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佛学的亲近与敬仰,焚香是虔诚的表现,佛前人则暗示他在精神上已经成为佛门中的一员。第三句“已知性海须登岸”,将人性比作大海,表达诗人认识到内心的修行如同船只需要靠岸,寻求精神解脱。
“且向恒河试问津”借用印度恒河的典故,寓意在探索佛法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寻找智慧的源泉。接下来,“口藏谁传弥勒法,心镫自照女儿身”两句,通过弥勒佛的智慧和女性的自我觉醒,揭示了诗人对于佛法理解和自我认知的深度。
最后两句“痴情一点消难尽,吟到诗篇忘苦辛”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尽管痴情未消,但沉浸在诗歌创作中,能暂时忘却世俗的苦与辛劳,体现出诗人以艺术作为精神寄托的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禅修体验与文学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元丰功成身退閒,钟山小筑掩松关。
莘莘学子求卒业,说经闹若阛门间。
木铎兹文繄笔砚,紫绶垂腰眼岩电。
似闻一日置心猿,道德功名无不办。
配食孔庙时烝祠,子生其后不识之。
文章津源已默付,名爵岂待颜发衰。
向来李峤梦双笔,至今辞藻无伦匹。
纳鉴唾口难细论,谓言不信有如日。
冥冥天水吞为一,夜依北斗占南北。
危楼时吐蛟蜃气,半山忽隐长鲸脊。
起看樯头雉尾转,一帆千里日未足。
此身何止轻鸿毛,到家始觉是真肉。
怪君胡为冒此险,象犀珠玉非所役。
凛然风义照古人,尺书为我通消息。
我似当时常校尉,掘鼠餐毡从属国。
茫茫海阔雁不到,长欲系书空悯默。
凭君为语诸季孟,耐事忍惭真子职。
面唾勿嫌解自乾,盗金却偿安用诘。
杜门只作田舍子,地往江乡乘下泽。
三吴想见稻如云,舶还时救陈蔡厄。
薰风转亭午,流汗浃絺绤。
隆隆空山雷,跨海飞雨黑。
芭蕉集乱响,风竹泻暗滴。
悬知岁有待,已喜瘴先涤。
沈沈璧月上,稍稍星河出。
枕簟延清光,草木冱寒碧。
幽人梦未回,良夜谁与惜。
隔篱唤西家,倒榼共馀沥。
西家长苦贫,而有好颜色。
终年饭半菽,爱酒无从得。
嗟余不解饮,看尔时举白。
岂不贤老兵,聊慰羁旅夕。
李广射虎,石为之穿。耿恭祝井,涸为之泉。
忠孝所致,如响答焉。公亦何为,饥餐困眠。
人初莫测,公岂自言。戏为火浴,朽者明鲜。
舍利粲粲,玉碎珠圆。乃至所养,盖其云全。
天全之妙,非粗不传。如春在花,如意在弦。
嗤嗤横目,气凌云天。死未及寒,化为腥膻。
矧投于火,不作腥烟。安有万手,收此精坚。
维德之一,堙所拳拳。死生之大,卒莫能迁。
公初设心,唯此是专。不祈人知,人趋如川。
终必有验,理之固然。我作赞词,丰碑以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