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下大峨石,再过桫椤坪。
来时险绝处,重到路欲平。
风泉洒珠玉,就枕神魂清。
孙翁古铜罐,量药手自烹。
涧筱及崖杉,火发寒琴鸣。
雷威披褐裘,雪中听松声。
空山灭人迹,知君何处行。
趋下大峨石,再过桫椤坪。
来时险绝处,重到路欲平。
风泉洒珠玉,就枕神魂清。
孙翁古铜罐,量药手自烹。
涧筱及崖杉,火发寒琴鸣。
雷威披褐裘,雪中听松声。
空山灭人迹,知君何处行。
这首清代毛澄的《登峨眉(其五)》描绘了诗人再次游历峨眉山的情景。首句“趋下大峨石”展现了他沿着陡峭的山路下行,而“再过桫椤坪”则暗示了他对山中环境的熟悉和对自然的亲近。接下来,“来时险绝处,重到路欲平”表达了他对先前艰难行程的记忆,如今重游,感觉道路似乎变得平坦。
“风泉洒珠玉,就枕神魂清”通过风声和泉水声比喻为珠玉洒落,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诗人仿佛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净化。诗人还提到了孙翁古铜罐,亲自烹制药材,显示出对传统医药的敬意和对生活的热爱。
“涧筱及崖杉,火发寒琴鸣”描绘了山涧边的小竹和崖边的杉木在火光中发出类似琴音的响动,增添了山林的神秘与诗意。诗人“雷威披褐裘,雪中听松声”,在寒冬中聆听松涛,表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最后两句“空山灭人迹,知君何处行”以空山无人的寂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也暗示了他独自在山中的孤独旅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峨眉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久闻君言归,眼穿望不至。
一朝捷足来,想必由奉使。
未及问无恙,计当在途次。
岂知随皖公,潜霍去游戏。
骇极频究诘,魂飞反无泪。
翻悔信君归,年余断缄字。
归计既踯躅,何不一言示。
恸哭声频吞,停云纷雨坠。
入秋何亢阳,一月无滴雨。
老农泣枯苗,行客口生土。
弭棹迫岩程,解维下横浦。
火云屯高崖,沙岸断枉渚。
数里间一滩,清浅不容武。
谁家横筑坝,规画肆夺取。
车戽虹饮川,轮激臼投杵。
所余涓滴流,碎石又龃龉。
作梗势方张,闻声气先沮。
挽牵困缆索,撑曳穷篙橹。
攘臂喊乃齐,跳身勇能贾。
掉泥龟曳尾,趯草螽动股。
死力挣头颅,猛气积腰膂。
转关撼坤轴,出地奋雷鼓。
溅沫跳珠玑,流藻濯绮组。
是时日方中,火伞张卓午。
偪仄短篷间,知鱼卧鬵釜。
岂知波面人,水濡更火煮。
祼体焉我浼,裂肤竟谁抚。
而我方卓然,兀坐不犹愈。
倾浆碧沈杯,展箑白挥羽。
咫尺判菀枯,性命悬莽卤。
少焉泊前湾,新月一钩吐。
争浴喧沦漪,晚饭命俦侣。
方欣生事优,未识向来苦。
夜半凉风来,雨势蓄犹怒。
明当倒银汉,力致多稌黍。
岂独利行舟,江潮涨几许。
村醪行可沽,一斗吾劳汝。
《发南安》【清·韩崶】入秋何亢阳,一月无滴雨。老农泣枯苗,行客口生土。弭棹迫岩程,解维下横浦。火云屯高崖,沙岸断枉渚。数里间一滩,清浅不容武。谁家横筑坝,规画肆夺取。车戽虹饮川,轮激臼投杵。所余涓滴流,碎石又龃龉。作梗势方张,闻声气先沮。挽牵困缆索,撑曳穷篙橹。攘臂喊乃齐,跳身勇能贾。掉泥龟曳尾,趯草螽动股。死力挣头颅,猛气积腰膂。转关撼坤轴,出地奋雷鼓。溅沫跳珠玑,流藻濯绮组。是时日方中,火伞张卓午。偪仄短篷间,知鱼卧鬵釜。岂知波面人,水濡更火煮。祼体焉我浼,裂肤竟谁抚。而我方卓然,兀坐不犹愈。倾浆碧沈杯,展箑白挥羽。咫尺判菀枯,性命悬莽卤。少焉泊前湾,新月一钩吐。争浴喧沦漪,晚饭命俦侣。方欣生事优,未识向来苦。夜半凉风来,雨势蓄犹怒。明当倒银汉,力致多稌黍。岂独利行舟,江潮涨几许。村醪行可沽,一斗吾劳汝。
https://shici.929r.com/shici/CEEHdXXU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