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
《九日》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九日陶家菊自黄,更闻飞雁捣衣裳。

谁人对酒能无赋,何处登高不望乡。

二水寒光摇落照,孤城秋色动清霜。

那知极目中原苦,数子江湖未尽狂。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首联“九日陶家菊自黄,更闻飞雁捣衣裳”,以陶渊明爱菊的典故开篇,点出重阳时节菊花盛开的景象,同时借飞雁南迁的场景,暗示游子离乡的情境,营造了一种秋意浓重、思乡情切的氛围。

颔联“谁人对酒能无赋,何处登高不望乡”,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美酒佳肴时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以及无论身处何地,心中总有一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两句诗将个人情感与普遍的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共鸣力。

颈联“二水寒光摇落照,孤城秋色动清霜”,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色,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二水在寒光中摇曳,孤城在秋色中显得格外寂寥,清霜则增添了几分凄冷,这些景物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换,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郁。

尾联“那知极目中原苦,数子江湖未尽狂”,诗人感叹于自己无法摆脱的思乡之苦,同时也对那些在江湖中漂泊、看似自由实则同样饱受孤独与忧愁的朋友们表示同情。这一联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是对同类命运的深切理解与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特定情境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游丝曲

陌上迢迢怨别离,轻风一道罥游丝。

东家曳却残花去,系得西邻日正迟。

(0)

寒榻病馀笑目前景物都无可咏因戏作天上宫词四首·其四

太微宫内散灵符,乐托来朝古丈夫。

班罢径同香案吏,天门东去看投壶。

(0)

扬州同诸公社集郑超宗影园即席咏黄牡丹十首·其一

一朵巫云夜色祥,三千丛里认君王。

月华蘸露扶仙掌,粉汗更衣染御香。

舞傍锦屏纷孔雀,睡摇金锁对鸳鸯。

何人见梦矜男宠,独立应怜国后妆。

(0)

喻京孟招同万茂先徐巨源集三洲亭

茗碗诗筒蘸碧烟,城中湖水却浮天。

阑荷小阁香生砚,垂柳横门带系船。

秋思几家流浅月,云情千顷付长年。

看君正有新机锦,讶是明河便可前。

(0)

示两弟·其四

送弟如嫁妹,总缘无父伤。

承颜各养母,求禄又宾王。

形影三年弱,绸缪叠语长。

祇图百祥降,不敢泪双行。

(0)

慰梁非馨

尔明休便丧,双眼好逢人。

骨肉已看尽,肝肠谁最亲。

壁将明月立,门掩落花贫。

只当长为客,艰难剩一身。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