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以险守,我以德怀。王师东来,函谷自开。
蜀虏授首,呼号哀哀。蜀人鼓舞,与我偕来。
彼以险守,我以德怀。王师东来,函谷自开。
蜀虏授首,呼号哀哀。蜀人鼓舞,与我偕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胜利后的景象,充满了对和平与德治的向往。"彼以险守,我以德怀"表达了战略上的高明与仁德之心,通过德行感化人心,而非单纯依赖军事防御。"王师东来,函谷自开"显示了正义之师的到来能够自然打开曾经被关闭的关隘,这里“函谷”可能指代某个重要的地理位置,象征着权威与力量的展现。
接下来的"蜀虏授首,呼号哀哀"则描绘了敌军投降的情景。"蜀虏"指的是战败后的敌人,而"呼号哀哀"则是他们在投降时表现出的悲伤与哀求之声。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份战争之后的沉重气氛,亦透露出诗人对战事后果的深刻感悟。
最后,"蜀人鼓舞,与我偕来"展现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蜀人"在这里特指战胜之地的人民,他们用鼓乐舞蹈来庆祝和平的到来,"与我偕来"则表明了诗人对这份和谐局面的欣然自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胜利后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德治、和平的重视,以及对战后重建社会秩序与民心所持的深刻态度。
一种江梅,偷传春信,夜来先绽南枝。
嫩苞寒萼,妆点缀胭脂。
雪里浑迷素质,明月下、惟有香肌。
山村路,人家舍窄,低亚水边篱。偏宜。
寿阳女,新妆淡淡,粉面曾施。
更胡笛羌管,塞曲争吹。
陌上行人暂听,香风动、都入愁眉。
音书杳,天涯望断,折寄拟凭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