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喧呼子不贪,乃能从我就僧谈。
平明且喜风收润,仰视只愁云向南。
靖节使年惭过二,斜川推日在前三。
吾生大似僧行脚,好问真空觅住庵。
城里喧呼子不贪,乃能从我就僧谈。
平明且喜风收润,仰视只愁云向南。
靖节使年惭过二,斜川推日在前三。
吾生大似僧行脚,好问真空觅住庵。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斜川游历时的感受与思考。开篇“城里喧呼子不贪,乃能从我就僧谈”表明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追求心灵上的清净,他愿意与僧侣交谈,以寻找内心的平静。
接着,“平明且喜风收润,仰视只愁云向南”展现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他享受着清朗而又湿润的风,抬头望去,却只有对南方云天的忧虑。这里可能蕴含着诗人对往昔时光或某种理想的怀念。
“靖节使年惭过二,斜川推日在前三”透露出诗人的年龄感慨,他感到自己已经度过了两个节气,而斜川之游正值日历的第三天。诗人以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自己的年龄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吾生大似僧行脚,好问真空觅住庵”则是诗人自比行脚僧人,他喜欢探寻佛法中的“真空”,并希望找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所在。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也反映出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佛法的心境。
三清殿前木槿树,朝繁夜暗自相催。
晨光始出洛水上,暮雨又下云阳台。
仙姬神女衣服丽,紫玉杂佩垂玫瑰。
春馀众木苦寥落,况乃渐逼清秋来。
繁花满目真可惜,稍稍万户铺苍苔。
黄冠道士情意薄,见似不见年年开。
清风满席车马少,莫与共赏倾金罍。
尝疑壶中有仙术,安得升天系白日。
岁晚见黄菊,悲秋空复情。
故人岂知我,朋酒适平生。
举杯远相属,目尽归鸿声。
醉眠东篱下,此亦渊明情。
驱车太山下,过憩任与樊。
此地昔建侯,邈哉羲皇孙。
市朝非一世,茂草空平原。
三十馀万岁,忽如飞鸿奔。
毁墓骨已销,但有石椁存。
纵横委路隅,冥漠游岱魂。
古今一邱貉,成败谁复论。
区区东家翁,乃复哀玙璠。
牛山顾千驷,涕下何由谖。
忠义独不朽,庶几长者言。
水国虽暑湿,亦恶春令早。
雨旸恒不时,过燠未为好。
凌威集骄阳,瘴疹一以埽。
宿麦根复濡,丰年不烦祷。
堪舆气清真,生物同寿考。
大哉造化力,排斡正穹昊。
能令四时顺,少失安足道。
君胡乃嗟叹,哀彼花与草。
方今王正始,节物自未老。
繁华虽云迟,秀实终自保。
可以宽君爱,毋为色枯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