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雨霖铃.和屯田》
《雨霖铃.和屯田》全文
清 / 陈匪石   形式: 词  词牌: 雨霖铃

残蛩悲切。向虚檐底,碎语无歇。

高秋霁景何限,丛桂正岩香初发。

接羽新鸿过也,任流水呜咽。

自映带、千里蒹葭,露影吹凉野云阔。

驹光到眼须臾别。劝且将、酩酊酬佳节。

铜盘满贮清泪,知几见、古时圆月。

子夜歌翻,争忍蛮弦楚管空设。

况镜里、犹是朱颜,笑指金樽说。

(0)
鉴赏

这首《雨霖铃·和屯田》由清代词人陈匪石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美景象与复杂情感。

开篇“残蛩悲切”,以秋虫的哀鸣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季节更迭的无奈与哀愁。“向虚檐底,碎语无歇”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秋虫的低语似乎在与诗人进行着无声的对话。

“高秋霁景何限,丛桂正岩香初发”转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画面,高远的天空下,秋日的景色无限广阔,丛生的桂花在岩石间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为这萧瑟的季节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希望。

“接羽新鸿过也,任流水呜咽”中,“新鸿”即新生的大雁,它们的飞过象征着新的开始,而“流水呜咽”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流转与自然规律的感慨。

“自映带、千里蒹葭,露影吹凉野云阔”描绘了一幅辽阔的秋景图,芦苇随风摇曳,露珠在晨光中闪烁,野云在广阔的天际飘荡,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孤寂的意境。

“驹光到眼须臾别”借用“驹光”比喻时光如白驹过隙,强调了时间的宝贵与易逝,同时也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不舍。

“劝且将、酩酊酬佳节”则体现了诗人面对离别与哀愁时,试图通过饮酒来寻求暂时的慰藉与解脱,展现了人类面对痛苦时的自我疗愈方式。

“铜盘满贮清泪,知几见、古时圆月”以“铜盘”盛放“清泪”,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哀痛,同时将“圆月”与“古时”相联系,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美感,也蕴含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

“子夜歌翻,争忍蛮弦楚管空设”中的“子夜歌”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歌曲,这里借以表达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在离别与哀愁中,音乐成为了一种寄托情感的媒介。

“况镜里、犹是朱颜,笑指金樽说”最后两句以镜中之人的“朱颜”(青春容颜)与“金樽”(酒杯)相呼应,表达了即使在离别与哀愁中,人们仍然保持着乐观与豁达的态度,以笑面对生活,以酒庆祝节日,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雨霖铃·和屯田》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短暂与离别的哀叹,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匪石
朝代:清

陈匪石(1883-1959) 原名世宜,号小树,又号倦鹤。江宁人。早年就读尊经书院,曾随张次珊学词。入同盟会。又随朱祖谋研究词学,并入南社,编《七襄》刊物。据传译有《最后一课》(郑逸梅《南社丛谈》)。历任上海各报记者、中国大学、华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1952年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纂。著有《旧时月色斋诗》、《倦鹤近体乐府》、《宋词举》、《声执》。
猜你喜欢

行部至南陵题隐静寺

篮舆行尽万松冈,得得来看古道场。

飞锡落花成佛去,后人谁见紫金光。

(0)

用前韵

雪花吹面冻凌凌,客路艰危敢缓行。

春酒可赊三日近,野梅初见一枝横。

伤时在处愁先满,讨贼无期梦自惊。

谁解山东问消息,谢公应起为苍生。

(0)

次韵传道夜观牡丹

年来春事不相关,一笑除非醉里拚。

未信花枝憎白发,且随月色傍朱栏。

他时拜赐犹能记,此夜伤心更忍看。

姚魏风流浑谩与,坐来双泪落金盘。

(0)

次韵虞章

轨道无停辙,枫林难尽柯。

人生百年间,疾若下走坡。

何为行役苦,况乃忧患多。

渊明颇解事,舍浊扬清波。

九原骨已朽,万古名不磨。

念我独窘束,处世随唯阿。

尘埃眼中满,岁月马上过。

不作鸡肋弃,尚扣牛角歌。

正赖良友朋,诗句陶天和。

涓涓吐微溜,浩浩供洪河。

三篇怯大手,未陈先倒戈。

借问菊坡游,颇亦狂醉么。

独不饮公荣,冷面看红酡。

欲赋无好语,书怀愧阴何。

(0)

颂古七十六首·其三十六

殿上唤来先应诺,不知业识太茫茫。

虽然功德已成就,争奈当初不放光。

(0)

偈十六首·其九

烈火焰中,蟭螟虫如何栖泊。

大炉韛里,金刚钻烧得通红。

蓦然脑后一锥,铁佛也须汗出。

佛祖重新煅炼,衲僧再上钳锤。

直饶千手大悲,这里如何摸索。

打破从教重锢鏴,休言钝铁费钳锤。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