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蛩悲切。向虚檐底,碎语无歇。
高秋霁景何限,丛桂正岩香初发。
接羽新鸿过也,任流水呜咽。
自映带、千里蒹葭,露影吹凉野云阔。
驹光到眼须臾别。劝且将、酩酊酬佳节。
铜盘满贮清泪,知几见、古时圆月。
子夜歌翻,争忍蛮弦楚管空设。
况镜里、犹是朱颜,笑指金樽说。
残蛩悲切。向虚檐底,碎语无歇。
高秋霁景何限,丛桂正岩香初发。
接羽新鸿过也,任流水呜咽。
自映带、千里蒹葭,露影吹凉野云阔。
驹光到眼须臾别。劝且将、酩酊酬佳节。
铜盘满贮清泪,知几见、古时圆月。
子夜歌翻,争忍蛮弦楚管空设。
况镜里、犹是朱颜,笑指金樽说。
这首《雨霖铃·和屯田》由清代词人陈匪石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美景象与复杂情感。
开篇“残蛩悲切”,以秋虫的哀鸣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季节更迭的无奈与哀愁。“向虚檐底,碎语无歇”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秋虫的低语似乎在与诗人进行着无声的对话。
“高秋霁景何限,丛桂正岩香初发”转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画面,高远的天空下,秋日的景色无限广阔,丛生的桂花在岩石间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为这萧瑟的季节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希望。
“接羽新鸿过也,任流水呜咽”中,“新鸿”即新生的大雁,它们的飞过象征着新的开始,而“流水呜咽”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流转与自然规律的感慨。
“自映带、千里蒹葭,露影吹凉野云阔”描绘了一幅辽阔的秋景图,芦苇随风摇曳,露珠在晨光中闪烁,野云在广阔的天际飘荡,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孤寂的意境。
“驹光到眼须臾别”借用“驹光”比喻时光如白驹过隙,强调了时间的宝贵与易逝,同时也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不舍。
“劝且将、酩酊酬佳节”则体现了诗人面对离别与哀愁时,试图通过饮酒来寻求暂时的慰藉与解脱,展现了人类面对痛苦时的自我疗愈方式。
“铜盘满贮清泪,知几见、古时圆月”以“铜盘”盛放“清泪”,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哀痛,同时将“圆月”与“古时”相联系,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美感,也蕴含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
“子夜歌翻,争忍蛮弦楚管空设”中的“子夜歌”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歌曲,这里借以表达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在离别与哀愁中,音乐成为了一种寄托情感的媒介。
“况镜里、犹是朱颜,笑指金樽说”最后两句以镜中之人的“朱颜”(青春容颜)与“金樽”(酒杯)相呼应,表达了即使在离别与哀愁中,人们仍然保持着乐观与豁达的态度,以笑面对生活,以酒庆祝节日,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雨霖铃·和屯田》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短暂与离别的哀叹,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年来春事不相关,一笑除非醉里拚。
未信花枝憎白发,且随月色傍朱栏。
他时拜赐犹能记,此夜伤心更忍看。
姚魏风流浑谩与,坐来双泪落金盘。
轨道无停辙,枫林难尽柯。
人生百年间,疾若下走坡。
何为行役苦,况乃忧患多。
渊明颇解事,舍浊扬清波。
九原骨已朽,万古名不磨。
念我独窘束,处世随唯阿。
尘埃眼中满,岁月马上过。
不作鸡肋弃,尚扣牛角歌。
正赖良友朋,诗句陶天和。
涓涓吐微溜,浩浩供洪河。
三篇怯大手,未陈先倒戈。
借问菊坡游,颇亦狂醉么。
独不饮公荣,冷面看红酡。
欲赋无好语,书怀愧阴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