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向过溪亭下留,拂碑慨想晋时流。
云生古树茑萝雨,风捲脩廊松竹秋。
登阁冷知山扑面,照池凉觉水澄眸。
捻香礼遍远公墓,僧舍乞茶谈赵州。
晴向过溪亭下留,拂碑慨想晋时流。
云生古树茑萝雨,风捲脩廊松竹秋。
登阁冷知山扑面,照池凉觉水澄眸。
捻香礼遍远公墓,僧舍乞茶谈赵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嗣杲的《入东林寺》,描绘了诗人游览东林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晴向过溪亭下留",写出了诗人趁着晴朗天气,走过溪边亭子,决定稍作停留。"拂碑慨想晋时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轻轻擦拭碑文,想象着晋代的人物风采。
接下来两句"云生古树茑萝雨,风捲脩廊松竹秋",通过描绘古树上茑萝如雨般生长,秋风吹过修长的走廊,松竹摇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古朴宁静的氛围。
"登阁冷知山扑面,照池凉觉水澄眸",诗人登上阁楼,感受到山之峻峭,池水清凉,令人心境开阔。"捻香礼遍远公墓"表达了诗人对高僧远公的敬仰,逐一焚香行礼,表达敬意。
最后,"僧舍乞茶谈赵州",诗人来到僧舍,请求一杯清茶,与僧人交谈,提及禅宗大师赵州和尚,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亲近和对智者精神的探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游历东林寺为线索,融合了自然景色、历史怀古和禅宗文化,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
昔我落城市,日厌尘满腔。
携书归故山,三年师老庞。
兴来复此游,名胜萃一邦。
东风三日雨,孤吟倚篷窗。
晴天澹新碧,扶藜度危矼。
同袍二三子,声应不待撞。
意行得古寺,共寻葛藤桩。
天风鸣佩环,冉冉白鹤双。
坐看庐山云,大釂倾酒缸。
欲去复裴徊,返照明春江。
斋居屏尘迹,读易洗我心。
微风逗天香,缥缈不可寻。
时时触鼻观,恍恍生空林。
掩卷坐床侧,桂树交繁阴。
短篷载烟雨,鼓枻过东溪。
盘桓万山间,乘兴信所之。
桃花流水岸,缭绕路欲迷。
隐隐鸡犬声,时时出翠微。
支筇试幽讨,中有高人居。
平湖湛寒碧,疏林擢新枝。
始至俗眼明,延缘遂忘疲。
方瞳绿发翁,一笑深相知。
高谭漱芳润,探囊出新诗。
拍手孤鸿翔,拄杖凌空飞。
举酒对东风,献酬各不辞。
欲去不忍去,绿树鸣催归。
我欲从公住,奈此尘鞅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