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驱华毂适通逵,中路安知判两岐。
邪等惟余尤甚者,好官非汝孰为之。
累臣放逐无还理,陛下英明有寤时。
闻向萧山呼渡急,想追前事亦颦眉。
并驱华毂适通逵,中路安知判两岐。
邪等惟余尤甚者,好官非汝孰为之。
累臣放逐无还理,陛下英明有寤时。
闻向萧山呼渡急,想追前事亦颦眉。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读邸报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关注和批评,同时也流露出个人遭遇的无奈与感慨。
"并驱华毂适通逵,中路安知判两岭。" 这两句描绘了官员们争相奔走于权力中心和边远地区的情景,通过“华毂”(华美的车轮)来形象地表达官场中的激烈竞争,而“中路安知判两岐”则透露出这种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正确与错误、是非的考验。
"邪等惟余尤甚者,好官非汝孰为之。" 这两句批评了当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即一些不道德的人物得以充斥于高位,而真正的清廉官员却难以得到重用。
"累臣放逐无还理,陛下英明有寤时。" 这里,“累臣”指的是被连累而遭受放逐的臣子,表达了对这些不公正待遇的哀叹,同时也寄托着希望,期待皇帝能够洞察一切,制定合理的治国之策。
最后两句“闻向萧山呼渡急,想追前事亦颦眉。” 通过“萧山”这个地名,诗人表达了对远离都城、偏僻地方的向往,这里的“呼渡”可能是指远行或逃避。而“想追前事亦颦眉”则是在回顾往昔时光,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政治现实以及个人遭遇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以及对理想社会秩序的渴望。
高城郁莽苍,永路多荆棘。
日气夕冷阴,游氛浩无极。
城边古时丘,宿草蔓于域。
树木何萧萧,狐狸鸣其侧。
访古思轩辕,嵚崟何由陟。
伊昔奋龙战,明明庶邦式。
神驭飘鼎湖,乌号缅玄德。
遗踪迈荒野,盛烈存兹国。
谁云戡乱功,不俟干戈力。
风云变俄顷,明晦古难测。
薄暮穷林中,惄焉长太息。
鸣雁鸣斯,其音嘹嘹。江路远遥,念汝离漂。
鸣雁于飞,肃肃其羽。遵彼脩渚,实维汝所。
洞庭增波,沙朔多风。何宁往来,无恤尔躬。
飞斯鸣斯,求蒲与稗。无俾霰雪,及尔游迈。
高山有石,高木有枝。我思我朋,嗟哉可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