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功名醉,斯人尚独醒。
风霜寒惨淡,松柏后凋零。
岁晚虚前席,天涯作使星。
百城同缓带,列校听横经。
汲直非刀笔,山翁识宁馨。
愁思理前语,祠下柳阴庭。
一代功名醉,斯人尚独醒。
风霜寒惨淡,松柏后凋零。
岁晚虚前席,天涯作使星。
百城同缓带,列校听横经。
汲直非刀笔,山翁识宁馨。
愁思理前语,祠下柳阴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和范廉》,通过对友人范廉的赞许和对其境遇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精神风貌。首句“一代功名醉”,表达了对范廉功绩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仍能保持清醒的品性。接下来的“风霜寒惨淡,松柏后凋零”运用了自然景象,比喻范廉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韧不屈,如同寒冬中傲立的松柏。
“岁晚虚前席,天涯作使星”进一步赞扬了范廉的才德,即使年事已高,仍然被朝廷重用,犹如使星般照耀远方。“百城同缓带,列校听横经”描绘了他治理地方的从容与学识,以宽袍缓带的形象,指导学子研读经典。
“汲直非刀笔,山翁识宁馨”赞美范廉的正直无私,不以权谋私,如同山中的隐士,深知真才实学的价值。“愁思理前语,祠下柳阴庭”则流露出对范廉的深深怀念,想象他在祠堂下的柳荫下,静静地思考和回味过去的话语。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范廉的高尚人格和卓越才能,以及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