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斋居感兴二十首·其三》
《斋居感兴二十首·其三》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人心妙不测,出入乘气机。

凝冰亦焦火,渊沦复天飞。

至人乘元化,动静体无违。

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晖。

神光烛九垓,玄思彻万微。

尘编今寥落,叹息将安归。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朱熹所作,名为《斋居感兴二十首》之三,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首句“人心妙不测,出入乘气机”揭示了人心的微妙与不可预测性,暗示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受到内在气机的驱动。接下来的“凝冰亦焦火,渊沦复天飞”运用对比手法,以冰与火、深渊与天空的转换,象征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与转化,强调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变化无常的本质。

“至人乘元化,动静体无违”则转向对理想人格的探讨,认为真正的智者能够顺应自然规律,无论行动还是静止,都能保持和谐一致。这一句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顺应自然”的理念,强调了内在精神与外在世界的统一。

“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晖”通过比喻,进一步阐述了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珍珠隐藏于水中,却能自发出美丽;玉石蕴藏于山中,光芒内敛而熠熠生辉。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也寓意着内在品质的高贵与外在表现的和谐。

“神光烛九垓,玄思彻万微”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思考,认为智慧如同神光般照亮整个宇宙,深入到万物的细微之处。这反映了儒家与道家哲学中追求真理、探求宇宙本质的精神。

最后,“尘编今寥落,叹息将安归”则流露出对传统文化与知识传承的忧虑。在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后,许多古代文献变得稀少,诗人对此感到惋惜,并思考着如何保存与传承这些宝贵的知识。这一句体现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以及对知识传承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探讨了人心、自然、道德、知识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展现了朱熹作为一位学者兼思想家的深厚学识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晨晤

木樨香里海棠阴,四面秋光照此心。

情在不言方是契,眉如为语转非深。

玲珑日影穿丹縠,叆叇炉烟袅翠襟。

为我强支晨倦坐,未须一刻已千金。

(0)

病中苦忆·其四

曾觅幽屏晤一巡,烛花如豆雨如尘。

镂金香枕虚长夜,屑玉清谭是慧人。

误触宝縆犹窸窣,任铺湘簟太因循。

思量好景都成梦,只恐当时已不真。

(0)

妒菊

鹦哥见客唤帘栊,乙字银钩漾好风。

屏影欲翔花宛转,窗光先映雪玲珑。

情辞远托双眉递,羞晕微添两颊烘。

瓶菊如星看渐减,每朝侥倖上钗丛。

(0)

天台图

桃花流水影参差,刚是胡麻饭熟时。

笑语暗闻天上落,星辰偷向月边移。

授来灵笈须频检,捧出云浆未忍辞。

身到人间增怅惘,石粱临渡合迟迟。

(0)

慰个人·其一

已苦鸳鸯锦翼分,祇留弱息慰文君。

罡风又夺明珠去,从此孤身似片云。

(0)

河满子

残醉慵窥晓镜,贪欢失喂春蚕。

百啭娇莺听不厌,海棠花下钩帘。

日永屡添香脑,寒消欲褪银衫。

髻上金虫喜子,胸前碧草宜男。

六幅帐罗刚半掩,侧身春睡初酣。

嘱付雕梁燕子,莫教细语呢喃。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