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哥见客唤帘栊,乙字银钩漾好风。
屏影欲翔花宛转,窗光先映雪玲珑。
情辞远托双眉递,羞晕微添两颊烘。
瓶菊如星看渐减,每朝侥倖上钗丛。
鹦哥见客唤帘栊,乙字银钩漾好风。
屏影欲翔花宛转,窗光先映雪玲珑。
情辞远托双眉递,羞晕微添两颊烘。
瓶菊如星看渐减,每朝侥倖上钗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以鹦鹉和瓶中菊花为引子,展现了主人的情感世界。首句“鹦哥见客唤帘栊”,通过鹦鹉的活泼,暗示了主人的居所有人来访,气氛活跃。"乙字银钩漾好风",乙字形的窗帘随着微风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优雅宁静的氛围。
接下来,“屏影欲翔花宛转”描绘了屏风上映照的花影如同飞舞,动态而富有诗意,"窗光先映雪玲珑"则写出窗外月光或灯光透过窗户,映照在洁白的物体上,显得晶莹剔透。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刻画了环境的优美。
“情辞远托双眉递,羞晕微添两颊烘”是主人的情感流露,通过眼神和脸颊的微妙变化,表达了含蓄的喜悦和羞涩。最后,“瓶菊如星看渐减,每朝侥倖上钗丛”写瓶中的菊花日渐凋零,但仍然被主人精心呵护,每日都希望能插在发钗上,寓意着主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妒菊》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与访客之间的互动,以及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寄托,展现出清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昆山之阳石齿齿,倒落尘埃惰不起。
昔日吞咽高天云,今旦弃掷潢污水。
洛阳名工名卞和,一日三顾重挲摩。
庙堂宝器不终没,手持沙石亲研磨。
圭之璧之称厥材,光阶光照千门开。
天子曰咨联有庆,一朝携上建章台。
建章他年世宝垂,雍容华贵生光仪。
沈檀为匮锦为里,岂念生来顽石姿。
不学荆台三献璞,惨遭谗毁无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