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世那能住此人,未年三十即无身。
阿兄欲泣翻成笑,白藕花中又一春。
此世那能住此人,未年三十即无身。
阿兄欲泣翻成笑,白藕花中又一春。
这首诗《忆亡弟》是清代诗人黄毓祺所作,通过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亡弟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句“此世那能住此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亡弟离世的震惊与不解,暗示了对生命脆弱和世事无常的感慨。接着,“未年三十即无身”一句,直接点明亡弟英年早逝的事实,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之情。这里“三十”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年龄数字,也象征着人生还未及绽放就已凋零的遗憾。
“阿兄欲泣翻成笑”,这一句情感转折巧妙,表面上是说兄长想要哭泣却反而笑了起来,实际上是在表达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弟弟去世的悲痛,也有对弟弟生命的美好记忆所带来的欣慰与怀念。这种笑中带泪的情感,更加深了读者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最后一句“白藕花中又一春”,以自然界的轮回比喻生命的循环,暗示亡弟虽然离世,但他的生命之光在兄长心中永远绽放,如同白藕花在春天里盛开,美丽而永恒。这不仅是对亡弟生命的赞美,也是对生命不朽的一种寄托,体现了诗人对亡弟深深的怀念与敬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亡弟的深情回忆与哀思,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渺渺天宇初,便复有此山。
清晨及兹游,遐想百代前。
来者几何人,当时各为欢。
淑质扬妙舞,哀丝递清弹。
乐事坐如昨,芳岁已屡殚。
向来所游人,落叶不复还。
迥然散远目,感之为长叹。
竹林遥旧所,鹊巢岂昔眠。
念谁常久存,而不任所缘。
破涕聊一怡,山川却萋妍。
未知后世事,谁复当来旋。
紫泥黄耳到同时,家国无虞慰所思。
饮马天骄归朔漠,安巢越鸟返南枝。
休祥允恊灵棋卜,喜事何因乾鹊知。
便可理装寻去路,携家深赴鹿门期。
桃笙涩勒漫成林,并立林亭一径深。
月下竞看双凤影,风来时听二龙吟。
冰霜不改夷齐操,富贵无忘鲁卫心。
寄语园人频爱护,等闲莫遣斧斤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