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啼乌地,愁人自六朝。
秋声将落叶,此度益萧萧。
山鬼弄魂梦,草虫悲寂寥。
那知垂老客,有道在渔樵。
白下啼乌地,愁人自六朝。
秋声将落叶,此度益萧萧。
山鬼弄魂梦,草虫悲寂寥。
那知垂老客,有道在渔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来到白门,即南京,所感受到的深沉与哀愁。开篇“白下啼乌地,愁人自六朝”,以“啼乌”和“愁人”点明地点和情感基调,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忧郁。接着,“秋声将落叶,此度益萧萧”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凄凉氛围,落叶与秋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更加浓烈的哀愁情绪。
“山鬼弄魂梦,草虫悲寂寥”两句,运用了神话和自然界的意象,山鬼象征着幽冥与神秘,草虫则代表了自然界的生命哀鸣,两者共同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悲凉感。最后,“那知垂老客,有道在渔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使在垂暮之年,也依然能在平凡的渔樵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智慧和乐趣,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以及人生的深刻感悟,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