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赞观音势至二菩萨》
《赞观音势至二菩萨》全文
唐 / 释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观音助远接,势至辅遥迎。

宝瓶冠上显,化佛顶前明。

俱游十方刹,持华候九生。

愿以慈悲手,提奖共西行。

(0)
注释
观音:佛教中的菩萨名,代表慈悲和救赎。
势至:另一位菩萨,象征智慧和无边法力。
宝瓶:佛教象征智慧和永恒的容器。
化佛:指观音菩萨变化成佛陀的形象。
十方刹:佛教术语,指宇宙间的所有寺庙或佛法传播之地。
持华:手持莲花,象征纯洁和觉悟。
九生:佛教轮回观念中的九个生命阶段。
慈悲手:象征着菩萨的慈爱和关怀。
提奖:引领和扶助。
西行:指向西方极乐世界,佛教认为那是修行的最终目标。
翻译
观音菩萨前来迎接远方的人,势至菩萨则在远处协助
在宝瓶状的象征中,观音的威严显现,化身为佛陀的形象明亮照人
他们共同游历十方世界各处的寺庙,手持莲花等待着未来的轮回
愿以充满慈悲的心,引导众生一同向西方极乐世界前行
鉴赏

这首诗是对佛教中观音菩萨的赞美,描绘了观音菩萨以其无边的慈悲和神通力帮助众生。"观音助远接,势至辅遥迎"表达了观音菩萨对于远方有难之人的救援及时而至的能力。"宝瓶冠上显,化佛顶前明"则是对其持有的净水宝瓶和头顶化出佛像的神通变化的赞叹。

"俱游十方刹,持华候九生"中的“十方刹”指的是宇宙间无尽的佛国,“持华候九生”则可能是指观音菩萨以莲花接引众生到净土。最后“愿以慈悲手,提奖共西行”表达了诗人对观音菩萨慈悲为怀、引导众生向善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描绘和崇敬之情,展现了佛教中菩萨救度众生的宗教理念,以及诗人对于观音菩萨无尽慈悲和神通力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释岸
朝代:唐

(606—685)《龙舒增广净土文集》卷五作惟岸。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唐初净土宗僧人。《宋高僧传》卷一八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猜你喜欢

留题费山人旧馆

旧馆经过不用期,扫门常恐鹤来迟。

但知重客唯司马,不顾狂言有牧之。

秋雨石枰看对弈,夜堂银烛照题诗。

佳人底用千金产,只此高闲可不知。

(0)

留别宝林同别峰讲主

酒船漫尔到山阴,赖有高僧在宝林。

不信孤鸾临宝镜,更无流水入瑶琴。

闲吟蝴蝶过邻近,醉击珊瑚坐竹深。

此去浙江才百里,兴来命驾即相寻。

(0)

昔游

春到名园总是花,都城无处不繁华。

冠翘鹖尾朱袍盛,马顿金羁玉面斜。

骑吏去忙官索酒,侯门散晚妓留车。

党家贱妾粗豪惯,轻易银瓶雪水茶。

(0)

题简掾辨诬卷后

种兰杂荆棘,棘长伤兰根。

结交或匪良,中道生谤言。

所以明哲士,慎之非一门。

美玉累卞和,明珠诬马援。

终焉各有辨,暂屈宁为冤?

(0)

高阳台.夜雨不寐

细咽风砧,缓敲檐铁,无端作出声声。

透薄窗纱,偏生不肯天明。

芭蕉自说凄凉语,又何尝、必要人听。

奈多情,至此魂销,入耳偏清。

衫边记起斑斑泪,记秋江夜泊,枕上潮生。

一样无聊,乌篷换了青灯。

常时惯说侬多梦,恁今宵、作也难成。

一更更,容易教人,候到鸡鸣。

(0)

为杨子常题文水画吴中山水·其十一观音山

百丈寒泉落寺门,琳宫迢递桂松深。

鹤亭马石依然在,欲唤清谭支道林。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