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咽风砧,缓敲檐铁,无端作出声声。
透薄窗纱,偏生不肯天明。
芭蕉自说凄凉语,又何尝、必要人听。
奈多情,至此魂销,入耳偏清。
衫边记起斑斑泪,记秋江夜泊,枕上潮生。
一样无聊,乌篷换了青灯。
常时惯说侬多梦,恁今宵、作也难成。
一更更,容易教人,候到鸡鸣。
细咽风砧,缓敲檐铁,无端作出声声。
透薄窗纱,偏生不肯天明。
芭蕉自说凄凉语,又何尝、必要人听。
奈多情,至此魂销,入耳偏清。
衫边记起斑斑泪,记秋江夜泊,枕上潮生。
一样无聊,乌篷换了青灯。
常时惯说侬多梦,恁今宵、作也难成。
一更更,容易教人,候到鸡鸣。
这首清代赵庆熹的《高阳台·夜雨不寐》描绘了夜晚雨声中的孤独与思绪。"细咽风砧,缓敲檐铁"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雨打风中器具的声音,如同低沉的叹息,引发人的无尽遐想。"透薄窗纱,偏生不肯天明",雨声穿透窗纱,仿佛故意拖延黎明的到来,渲染出一种深深的孤寂。
"芭蕉自说凄凉语"借芭蕉的形象,表达诗人内心的落寞,无人倾听的悲凉。"奈多情,至此魂销,入耳偏清",雨声触动了诗人的敏感心灵,使他魂牵梦绕,雨声的清冷更加深了他的愁绪。
下片回忆起往昔的点滴,"衫边记起斑斑泪,记秋江夜泊,枕上潮生",通过雨夜的共鸣,唤起了对过去的伤感记忆。"一样无聊,乌篷换了青灯",暗示生活的变迁和心境的落寞,从繁华转为平淡。
最后,诗人感叹今夜难以入眠,"常时惯说侬多梦,恁今宵、作也难成",雨声使得梦境变得艰难。"一更更,容易教人,候到鸡鸣",夜深人静,雨声催促着时光流逝,直到天明鸡鸣。
整首词以雨声为线索,勾勒出诗人夜不能寐的内心世界,情感深沉而细腻,展现了清末文人士大夫的孤寂与无奈。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