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都霸道昌,才子去观光。
望阙云天近,朝宗水路长。
海门收片雨,建业泊残阳。
欲问淮王信,仙都即帝乡。
吴都霸道昌,才子去观光。
望阙云天近,朝宗水路长。
海门收片雨,建业泊残阳。
欲问淮王信,仙都即帝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送徐秀才之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古代历史文化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友人的不舍与赞美。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首句“吴都霸道昌,才子去观光”中的“吴都”指的是江南地区,即今之苏州一带,“霸道”可能是指古代的道路或重要的交通线路,“才子”则是对被送别人——徐秀才的美称。诗人通过这句点出了行程的方向和被送别人的身份。
“望阙云天近,朝宗水路长”中,“阙”指的是宫阙,是古代帝王所居之处的象征,这里用来代表远方的都城。诗人表达了对远方的眺望和对长途行程的感慨。
“海门收片雨,建业泊残阳”一句,“海门”可能是指某个临海之地,“收片雨”则表现了一种急迫的氛围,或许暗示着行程的紧迫与仓促。同时,“建业”这个名字充满了历史感,它是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都城,即今南京一带。“泊残阳”则描绘出旅途中匆忙停留的情景,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旅途中的疲惫。
最后两句“欲问淮王信,仙都即帝乡”中,“淮王信”可能是指古代某位君主的誓言或约定,这里用来象征对友人未来的期许与祝福。“仙都即帝乡”则充满了神话色彩,诗人似乎将友人的目的地想象成一个超凡脱俗的地方,从而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美好憧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引用,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大明御宇临万方,顾惭内政翊陶唐。
鸾鸣凤舞向平阳,秦楼鲁馆沐恩光。
无心为子辄求郎,雄才七步谢陈王。
当熊让辇愧前芳,再司铨筦恩可忘。
文江学海思济航,万邦考绩臣所详。
著作不休出中肠,权豪屏迹肃严霜。
铸鼎开岳造明堂,玉醴由来献寿觞。
驱马陟阴山,山高马不前。
往问阴山候,劲虏在燕然。
戎车无停轨,旌旆屡徂迁。
仰凭积雪岩,俯涉坚冰川。
冬来秋未反,去家邈以绵。
猃狁亮未夷,征人岂徒旋。
末德争称鸣,凶器无两全。
师克薄赏行,军没微躯捐。
将遵甘陈迹,收功单于旃。
振旅劳归士,受爵藁街传。
凫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宁。尔酒既清,尔肴既馨。公尸燕饮,福禄来成。
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尔酒既多,尔肴既嘉。公尸燕饮,福禄来为。
凫鹥在渚,公尸来燕来处。尔酒既湑,尔肴伊脯。公尸燕饮,福禄来下。
凫鹥在潀,公尸来燕来宗,既燕于宗,福禄攸降。公尸燕饮,福禄来崇。
凫鹥在亹,公尸来止熏熏。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公尸燕饮,无有后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