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矣陈琳,悲哉宋玉,披襟共此清秋。
恰重阳又到,载酒楼头。
君言计日江南去,看霜林、橘柚如毬。
未成分手,偏宜对菊,醉发狂讴。鼓枻漫逐河流。
有萧娘窈窕,潜贮商丘。问故乡虽好,可否同游。
天涯况未销烽燧,罨画溪、莫说寻幽。
好将彩笔,登台赋雪,一笑淹留。
老矣陈琳,悲哉宋玉,披襟共此清秋。
恰重阳又到,载酒楼头。
君言计日江南去,看霜林、橘柚如毬。
未成分手,偏宜对菊,醉发狂讴。鼓枻漫逐河流。
有萧娘窈窕,潜贮商丘。问故乡虽好,可否同游。
天涯况未销烽燧,罨画溪、莫说寻幽。
好将彩笔,登台赋雪,一笑淹留。
这首《金菊对芙蓉》是清代词人宋荦所作,以抒发词人的离别之情和思乡之意。开篇以两位古代才子陈琳和宋玉自比,感叹年华老去,与友人在清秋时节共聚,重阳佳节之际登楼饮酒。词人提到友人计划南下,他们还未道别,便已相约在秋色中欣赏满树的橘柚,借酒浇愁,放声高歌。
接下来,词人想象友人将乘舟顺流而下,途中遇到一位如萧娘般的美女,暗示旅途中有意外的邂逅。然而,即使故乡风景优美,词人仍担忧战事未息,美景可能不再宁静,提醒友人战争的威胁。他劝诫友人暂且不要急于探寻隐秘的溪流,而是要珍惜当下,用彩笔记录美好的瞬间,登高赋诗,以此欢笑度过暂时的停留。
整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长桥接岸亘逦迤,留孔多缘泻潦水。
上承骆马下六塘,节宣见为济运起。
有司除道欲就夷,径度河滩桥仰视。
涨痕几欲与桥平,是今所行乃河里。
沟浍可盈河讵可,知艰惭无治法尔。
石砥中复多断缺,问因去年浪所毁。
何不亟修云有待,回銮次第方经理。
往来通衢赖此存,夏霖转瞬其何恃。
发帑鸠工勿再延,永言颠末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