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堤未若无堤好,既有安能复使无。
大禹为臣君是舜,想当束手况云吾。
有堤未若无堤好,既有安能复使无。
大禹为臣君是舜,想当束手况云吾。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堤上漫成四首》之四,通过对比有堤与无堤的优劣,以及借古喻今,表达了对权力与治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有堤未若无堤好”,开篇即提出观点,认为没有堤坝比有堤坝更为理想。这句诗以直观的对比,引出下文对堤坝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的探讨。
次句“既有安能复使无”,紧承前句,提出了一个反问,既然有了堤坝带来的安定与便利,为何又要轻易地将其撤销?这里蕴含了对稳定与变革之间关系的思考,强调了堤坝作为基础设施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第三句“大禹为臣君是舜”,引用古代历史人物大禹和舜帝,将现实与历史相联系,通过这两个著名的治水英雄来象征治理国家的智慧与能力。大禹治水成功,舜帝则以其仁德治国,两人都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对人民福祉的关怀。
最后一句“想当束手况云吾”,表达了对当前治理状态的反思。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连大禹和舜帝都束手无策,那么对于现在的治理者而言,情况更是难以想象。这句话既是对历史伟人的敬仰,也是对当下治理者的警示,强调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领导者应当具备的远见和决断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堤坝这一具体事物,隐喻了对权力使用、治理策略以及历史借鉴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稳定的重视和对领导艺术的独到见解。
光明俨如磷,流过松林间。
神乎鬼乎那可知,睢盱睒睗惊仆眠。
东坡定力人,胡乃空茫然。
我虽未至见道边,固知神与人非悬。
存亡本常事,已付于不言。
女冠掩户何爰爰,脱略之语复谁肩。
此或摇其中,安能块独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