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观瀛洲画,经济怀群公。
唐宫委蔓草,寂寞昭陵空。
天策旧多士,犹馀图卷中。
乘时翊昌运,磊落皆豪雄。
论思过丙夜,鱼水欣遭逢。
辉光惊时人,文翰动九重。
粉绘劳相臣,褒词烦褚翁。
白云鹤笙远,即此真方蓬。
勋业岂弗高,声华亦云崇。
终然太平治,所愧乃国风。
谋谟匪无材,王佐自不同。
邈哉夔契辈,谁能写其容。
慨观瀛洲画,经济怀群公。
唐宫委蔓草,寂寞昭陵空。
天策旧多士,犹馀图卷中。
乘时翊昌运,磊落皆豪雄。
论思过丙夜,鱼水欣遭逢。
辉光惊时人,文翰动九重。
粉绘劳相臣,褒词烦褚翁。
白云鹤笙远,即此真方蓬。
勋业岂弗高,声华亦云崇。
终然太平治,所愧乃国风。
谋谟匪无材,王佐自不同。
邈哉夔契辈,谁能写其容。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题十八学士图》描绘了对古代贤臣的敬仰与感慨。诗人首先感叹画面中的瀛洲景象,联想到群英荟萃的场景,将画面中的十八学士与唐朝昭陵的历史联系起来,暗示他们的才德如同唐太宗时期的名士。接着,诗人赞美这些学士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远影响,他们辅佐盛世,才华出众,议论深远,深受皇帝赏识。
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十八学士的光辉成就和高尚声名,赞誉他们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然而也表达了对他们未能完全体现国风的遗憾。最后,诗人感慨万分,认为尽管有众多杰出人才,如夔契般的贤臣难以企及,但他们的形象和精神将永远被后人铭记。整首诗以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理想治世的向往为主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对人才的敬仰。
禅龛寄林杪,信是高僧居。
蒲团间陶钵,不置贝叶书。
幻火恼维摩,饭蔬长晏如。
诛茅辑佛宇,凿地延僧庐。
有金尽布地,只衲不留馀。
入林拾橡子,一室但空虚。
侍者守松院,迎余驻柴车。
焚香设清供,道念为之舒。
朱门厌腥腐,驷马驰双旟。
岂不羡荣贵,反侧多忧虞。
颓年向短促,薄俗背迂疏。
永愿结莲社,优游度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