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癸酉冬赴部除夜宿信州客舍》
《癸酉冬赴部除夜宿信州客舍》全文
宋 / 方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隔屋青灯一点明,卧听檐雨落三更。

无因作得还乡梦,门外儿童爆竹声。

(0)
翻译
隔着房屋只有一盏青灯照亮,我躺在床上聆听屋檐上夜雨滴落的声音直到三更天。
我无法入睡,做不了回家的美梦,因为门外传来了孩子们放鞭炮的声音。
注释
隔屋:在房屋之外。
青灯:油灯,发出青色微光的灯。
一点明:微弱的照明。
卧听:躺着听。
檐雨:屋檐上的雨水。
三更:深夜,子时后的一个时辰。
无因:没有机会,无法。
作得:做成。
还乡梦:回家的梦。
门外:房子外面。
儿童:小孩子。
爆竹声:鞭炮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孤独的夜晚情景。诗人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于寒冷的冬夜,在客舍中听着檐间雨声,感到一种凄清之感。"隔屋青灯一点明",这盏青色的灯光,透过薄纸似的窗户,显得格外明亮,它象征着诗人心中的那份温暖和希望,同时也映衬出周围的寂静与孤独。

"卧听檐雨落三更",夜深了,诗人躺在床上,只能听着窗外细碎的雨声,这种声音仿佛能够带走心中的烦恼,但同时也增添了一丝难以名状的情愫。这里的"三更"指的是夜晚最深沉的时候,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正是人静心更静的时候。

"无因作得还乡梦",诗人在这宁静而又有些许凄凉的夜里,没有特别的原因,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回家的梦。这梦,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也反映出他内心对于归属和温暖的渴望。

"门外儿童爆竹声",在这样的夜晚,即便是孩子们放鞭炮的声音也能打破这份宁静。这种声音,在现代读者看来可能只是孩童的欢乐,但在古代,它有着更深远的寓意,象征着新年的到来和希望的重生。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情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在异地漂泊时那种孤独感。同时,这些细节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静谧的冬夜之中,感受着那种超越时间的孤寂与温暖。

作者介绍

方翥
朝代:宋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次云。方元寀孙。六岁而孤,读书甚勤,过目即能贯通。高宗绍兴八年进士。调闽清县尉,赴任未逾年即归。尽读从兄方略万卷楼藏书,凡三十年。有司奏闻,得旨召对,除秘书省正字。
猜你喜欢

西湖曲五首·其四

草碧明沙际,霜红试雨初。

官船荡素桨,惊散一双鱼。

(0)

春兴八首·其一

柳丝花片满芳洲,长为溪山感旧游。

急雨过窗醒短梦,惊风入树搅离愁。

归帆欲挂三江水,病脚难登百尺楼。

老去不知春兴减,向来一月罢梳头。

(0)

己亥中元陪祀山陵道中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十首·其七

马头残梦不成酣,似觉薰风为指南。

官烛罢烧犹有月,朝衣初脱尚馀岚。

回鞭懒赴城东宴,挥麈聊同石上谈。

记得曩时曾宿地,翠微深处一禅庵。

(0)

代石留别用前韵

纯质亲劳琢更锼,又随筐篚过旁州。

相逢却有抟沙恨,欲往先防见玉羞。

君义比金谁合断,我心非水亦分流。

如闻翰苑将移篆,愿与钤封一处收。

(0)

次韵答愧斋先生

历历星霜岁屡移,病来双鬓几茎丝。

故人别久翻疑梦,往事心劳尚有期。

天上浮云初变日,江南芳草未青时。

祗应千里神交地,不识人间是路岐。

(0)

次韵答邵户部文敬前后得七首·其七

葛巾芒屦坐题诗,秪欠江边一钓丝。

药检旧囊书欲遍,梦回春枕事多遗。

人情更与新年别,草色宁知要路私。

独在捲帘深处望,西山无数雨晴时。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