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残梦不成酣,似觉薰风为指南。
官烛罢烧犹有月,朝衣初脱尚馀岚。
回鞭懒赴城东宴,挥麈聊同石上谈。
记得曩时曾宿地,翠微深处一禅庵。
马头残梦不成酣,似觉薰风为指南。
官烛罢烧犹有月,朝衣初脱尚馀岚。
回鞭懒赴城东宴,挥麈聊同石上谈。
记得曩时曾宿地,翠微深处一禅庵。
这首明代李东阳的诗《己亥中元陪祀山陵道中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十首(其七)》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情景。首句“马头残梦不成酣”,以马行中难以入眠,暗示了旅途的疲惫与心境的不宁。次句“似觉薰风为指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夏日微风吹拂,仿佛在引导前行,寓含着对方向的期待。
第三句“官烛罢烧犹有月”,官家的蜡烛燃尽,但仍有月光洒落,体现了夜晚的寂静和清冷。第四句“朝衣初脱尚馀岚”,早晨的朝服虽已卸下,但仍残留着山岚的气息,暗示了环境的清新与自然。
第五句“回鞭懒赴城东宴”,诗人疲倦之余,不愿再去参加宴会,流露出对繁琐应酬的厌倦。最后一句“记得曩时曾宿地,翠微深处一禅庵”,诗人回忆起过去在此地的停留,曾在翠绿山色掩映下的禅庵中歇息,表达了对往昔宁静生活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变化,以及对简静生活的向往。
陶令遗世情,尚馀爱菊念。
菊亦有可爱,爱之苦不厌。
我观傲霜枝,真金赴烈焰。
道韵轻园绮,孤标敌针奄。
配以靖节名,万古不为忝。
况兹中央色,独许此君占。
凝然端正姿,不受红紫艳。
草木吾味同,世情那得染。
璀璨归来辞,斯言了无玷。
偶亦爱此花,秋来朝暮餍。
富贵两浮云,天地一旅店。
是中论饥饱,本自无赢欠。
便拟学渊明,奈此才不赡。
菊资三径荒,酒须十分滟。
待读悠然句,乃无雍彻僭。
但论广文诗,疟愈不须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