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淮甸城居寄任刺史》
《淮甸城居寄任刺史》全文
宋 / 林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扰扰非吾事,深居断俗情。

石莎无雨瘦,秋竹共蝉清。

剑在慵闲拂,诗难忆细评。

寥然独支枕,淮月上山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áidiànchéngrènshǐ
sòng / lín

rǎorǎofēishìshēnduànqíng

shíshāshòuqiūzhúgòngchánqīng

jiànzàiyōngxiánshīnánpíng

liáoránzhīzhěnhuáiyuèshàngshānchéng

翻译
纷扰之事并非我所追求,我深居简出以断绝世俗之情。
石头上的莎草因无雨而显得枯瘦,秋日竹林与蝉鸣共同营造出清静的氛围。
剑虽在手,我却懒于擦拭,写诗时也难以细致地品评。
独自一人,空荡荡地倚着枕头,淮河之月升起,照耀着山城。
注释
扰扰:纷扰杂乱。
非吾事:不是我的追求。
深居:深藏不露。
断俗情:断绝世俗交往。
石莎:石头上的莎草。
无雨:没有雨水。
瘦:枯瘦。
秋竹:秋天的竹子。
蝉清:蝉鸣的清音。
剑:宝剑。
慵闲:懒散。
拂:擦拭。
诗难忆:写诗难以回忆。
寥然:空寂。
独支枕:独自倚着枕头。
淮月:淮河之月。
上山城:升起照耀山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淮甸城居寄任刺史》,描绘了作者在淮甸城中的隐居生活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扰扰非吾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他选择深居简出,断绝世俗交往。接下来的“石莎无雨瘦,秋竹共蝉清”通过描绘石莎、秋竹与蝉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展现了诗人生活的孤寂与淡泊。

“剑在慵闲拂,诗难忆细评”两句,诗人以闲置的宝剑和难以精细品评的诗歌,寓言自己虽有才华但无意于仕途,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诗书世界中。最后,“寥然独支枕,淮月上山城”以孤独的夜景收尾,淮月升起,照耀着山城,诗人独自一人,唯有月色相伴,流露出淡淡的孤寂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林逋清高孤傲的人格特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林逋

林逋
朝代:宋   生辰:967一1028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猜你喜欢

桂隐纪咏·咏老轩

因看上下经,便无烦恼事,慈俭不为先,躬行五个字。

(0)

琥子得监左帑归甬东待次

看湖初过月阴阴,同望灯廛话夜深。
帆向西兴人便远,再来华近莫相寻。

(0)

还至吴淞茂洪用余临平诗韵放鱼因思旧行大江

太仓云路天黏水,栉比渔家接沙觜。
巨艘买放截江鳞,举网遮空暗窗纸。
钱多鱼贱俱放怀,成贯不数成船来。
今朝纵汝真小惠,好去瞿塘滟澦堆。

(0)

绍兴间国工胡伟琵琶擅称一时其徒豪兴得胡心

半生繁会想梨园,醒耳秋风凤语弦。
我亦秦关归未暇,故教休说汴河边。

(0)

时贤有爵高名重而不自由者再念閒居这可乐为

多幸因愚得养恬,林扃风变陡寒天。
杯传蕉叶温成酒,袄织梅花软入绵。
经室炉添羊胫炭,道床屏护鹧斑烟。
遥思病叟头如雪,冒冷遐征想自怜。

(0)

吾毛崇夫司直

春到深时味更长,草晴胜似杂花香。
清阴渐次迷天绿,白发仪稀照领光。
逐妇墙鸠知雨近,生儿梁燕补巢忙。
擘牋谩记今朝景,朝路归时肯易忘。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