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宦到钱塘,饮水思源,喜两浙东西,与歙浦江流相接;
钟灵自灊岳,登高望远,问双峰南北,比皖公山色何如。
游宦到钱塘,饮水思源,喜两浙东西,与歙浦江流相接;
钟灵自灊岳,登高望远,问双峰南北,比皖公山色何如。
此联以杭州安徽会馆为背景,俞樾以细腻笔触描绘了两地山水的交融与对比。上联“游宦到钱塘,饮水思源”开篇即点明人物行迹与情感,钱塘即杭州,此处以饮水思源表达对源头的追念,暗含对家乡安徽的深情。接着“喜两浙东西,与歙浦江流相接”一句,既赞美了杭州的自然风光,也巧妙地将安徽歙县的地理位置关联起来,展现了两地山水的紧密相连。
下联“钟灵自灊岳,登高望远”则转向对自然之美的赞叹,灊岳即霍山,位于安徽,此处以“钟灵”形容霍山的灵气与秀美,进一步强调了安徽山水的独特魅力。最后“问双峰南北,比皖公山色何如”以设问的方式,将安徽的山色与杭州的山景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安徽山水的欣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两地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与审美情趣。
整体而言,此联不仅在结构上对仗工整,语言流畅,而且在内容上巧妙地融合了地理、历史与人文情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景的独到见解。通过对比与联想,不仅突出了两地山水的特色,也传达出一种超越地域的情感共鸣,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山水情怀与人文精神。
大道如衣食,六经所耕桑。
家传易春秋,未易相秕糠。
久种终不穫,岁晚嗟无粮。
念此坐叹息,追飞及颓阳。
天公亦假我,书成麟未伤。
可怜陆忠州,空集千首方。
何如学袁盎,日把无可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