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清卿写竹工,分明淇澳雨中丛。
赠君去作鄣城守,德业期同卫武公。
天上清卿写竹工,分明淇澳雨中丛。
赠君去作鄣城守,德业期同卫武公。
此诗以“天上清卿写竹工”开篇,巧妙地将竹子与高洁的品性相联系,仿佛竹子在天界被精心描绘,象征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接下来,“分明淇澳雨中丛”,描绘了竹子在风雨中的坚韧形象,淇澳之地的竹林在雨中更加凸显其生命力与不屈精神。诗人以此景喻人,寄寓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
“赠君去作鄣城守”,点明了友人即将前往鄣城任职的消息,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关切与期待。最后一句“德业期同卫武公”,则寄托了对友人品德与事业发展的期望,希望他能像卫武公一样,在为官期间不仅注重个人修养,更能在治理国家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成为百姓爱戴、国家倚重的贤臣良吏。
整首诗通过竹子这一意象,寓意深远,既赞美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也借以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期待,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友情、品德与事业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少年喜读书,晚悔昔草草。
迨今得书味,又恨身已老。
渊明非生面,稚岁识已早。
极知人更贤,未契诗独好。
尘中谈久睽,暇处目偶到。
故交了无改,乃似未见宝。
貌同觉神异,旧玩出新妙。
雕空那有痕,灭迹不须扫。
腹腴八珍初,天巧万象表。
向来心独苦,肤见欲幽讨。
寄谢颍滨翁,何谓淡且槁。
世言富贵易得家世难,有贤父兄子弟未渠贤。
君不见祖孙父子兄与弟,根兰树玉枝亦桂。
魏晋以来谁子家,只数江淮一王氏。
世言淮水若绝渠不昌,不知淮水有绝渠更长。
请看南朝到吾宋,中间人物无阙空。
有曾有旦继茂弘,即今紫枢继子明。
昔才一人今三人,后者玉振前金声。
阿枢更有金玉阿兄子,两有刚方兼岂弟。
清江五马来自东,三年一日一春风。
又闻一节唤归去,父老拦街遮不住。
唤它父老且细听,朝家也要好公卿。
父老莫与朝家争,打鼓发船催速行。
周家天球祇一只,张家今有双白璧。
前称紫薇后文昌,衙官二陆仆两唐。
金章玉句迭清锵,天孙云机织锦裳。
松心竹节争老苍,冰壶水镜明秋霜。
君不见于湖先生掌纶綍,二典三谟才一笔。
君不见笃素先生立朝端,五臣十乱半武间。
听履星辰践台斗,翻身凤池屈伸肘。
梦入飞云卷雨帘,袖却筑岩作霖手。
滕王阁上唐阿舒,春生秋杀震江湖。
吏部未见张尚书,春生尽有秋杀无。
江西十州百万户,父非姓召母非杜。
也祇周人两句诗,岂弟君子民父母。
又去南徐作好春,落霞秋水亦眉颦。
南徐父老错欣欣,玉皇催渠转鸿钧。
南中山绝佳,所恨人烟稀。
略无好事人,结茅临深溪。
峰顶可月亭,岸石即钓矶。
空令烟中猿,挂崖弄涟漪。
山多人自少,人远山益奇。
我舟行不留,过眼山如驰。
过眼意已足,久留亦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