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蜀中九日》
《蜀中九日》全文
唐 / 王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ǔzhōngjiǔ
táng / wáng

jiǔyuèjiǔwàngxiāngtáixiāngsòngbēi

rénqíngyànnánzhōng鸿hóngyàncóngběilái

注释
九月九日:重阳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古人有登高赏景的习俗。
望乡台:登高远望故乡的地方。
他席:别的宴席,此处指送别的宴会。
他乡:异地,非故乡的地方。
人情:人们的情感,此处指诗人自己的感受。
厌:厌倦,不满意。
南中:南方,这里指诗人的贬谪之地或远离故乡的地方。
苦:困苦,艰难。
鸿雁:大雁,常被视为传递书信的象征。
那从:为何,哪里。
北地:北方,通常指诗人的故乡或故国。
翻译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远望,身处异乡在别宴上为客人举杯送别。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的困苦生活,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飞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上高台,远望家乡的情景。诗中透露出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于南方生活的不满和厌倦。

"他席他乡送客杯"一句,表明诗人在异乡遭遇别人的款待,但这种款待也难以消除内心的寂寞。"人情已厌南中苦"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南方生活的不满和痛苦感受。

最后两句"鸿雁那从北地来",通过大雁的迁徙,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北方家乡的向往。古代常有以雁传书或寄托思念的情怀,这里则是直接将大雁的南飞视为北方信息的传递者,强化了对故乡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南中生活与北地家乡的想象,表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远方家园的无限眷恋。

作者介绍
王勃

王勃
朝代:唐   字:子安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生辰:649或650~676或675年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猜你喜欢

望江南·其三

争一字,鹅鸭恼春江。

脱手居然新乐府,曲中亦自有齐梁。不忍薄三唐。

(0)

曲玉管.京口秋眺

野火黏堤,寒云啮垒,霜空竟日飞鸿响。

客里登楼穷目,衰柳无行。尽回肠。

冷眼论兵,愁心呷酒,无多景物供吟赏。

最爱青山,也似北顾仓皇。寄奴乡。

霸气消沈,剩呜咽、回潮东注,永嘉几许流人,惟馀叔宝神伤。

感茫茫。

又玉龙吹起,一片西风鳞甲,江山如此,几曲阑干,立尽斜阳。

(0)

唐多令

廊荫转疏槐。圆蟾明上阶。倚空尊、凉梦徘徊。

多少清湘瑶瑟怨,几曾有,鹤飞来。镫萼半成灰。

短书千里回。报岩扃、晚桂都开。

前度凭阑人换尽,问何事,恋天涯。

(0)

踏莎行

照水单衫,飘香小扇。晚凉愁倚阑干遍。

冷鸥三两不归来,镜心一夕红衣变。

经醉湖山,伤高心眼。秋来画取芜城怨。

谢堂倦客总魂消,无人泪湿西飞燕。

(0)

丁无悔

待考。

(0)

失调名

喜则喜、得入手。愁则愁、不长久。

忻则忻、我两个厮守。怕则怕、人来破斗。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