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海塘殊昔塘,补偏而已策无良。
北坍南涨嗟烧草,水占田区竟变桑。
父老常谈宁可诿,明神显佑讵孤庆。
尖山跋马非探胜,万井安全虑不遑。
今日海塘殊昔塘,补偏而已策无良。
北坍南涨嗟烧草,水占田区竟变桑。
父老常谈宁可诿,明神显佑讵孤庆。
尖山跋马非探胜,万井安全虑不遑。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阅海塘叠旧作韵》。诗中描绘了海塘变迁的景象,表达了对海塘治理策略的反思与忧虑。
首句“今日海塘殊昔塘”,点明海塘今非昔比,暗示了海塘的状况已发生变化。接着“补偏而已策无良”一句,表达了对于当前治理策略的不满,认为只是修补偏失,并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
“北坍南涨嗟烧草,水占田区竟变桑”两句,通过对比北方海塘的坍塌和南方海塘的上涨,形象地描绘了海潮侵袭的严重后果,农田被海水淹没后变成了桑田,展现了自然力量的不可抗力。
“父老常谈宁可诿,明神显佑讵孤庆”两句,表达了对父老经验的尊重,同时也对依靠神灵庇佑的迷信行为提出了质疑,强调了人类自身应对自然灾害的责任。
最后,“尖山跋马非探胜,万井安全虑不遑”两句,以尖山上的马匹不再探胜,象征着人们不再追求游玩的乐趣,而是担忧整个地区的安全。这反映了诗人对海塘安全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人民生活安定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海塘治理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