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和后九首·其三》
《又和后九首·其三》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

寒儒赖有雪映,贫女那无绩光。

千眼今依佛阁,重瞳昔侍舜廊。

(0)
注释
寒儒:贫穷的书生。
赖:依赖,依靠。
雪映:白雪映照。
贫女:贫穷的女子。
那无:怎能没有。
绩光:纺织的微光,指勤劳的象征。
千眼:形容佛像众多的眼睛。
今依:如今依附于。
佛阁:佛寺或佛塔。
重瞳:指有两个瞳孔的人,这里借指舜,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昔侍:过去侍奉。
舜廊:舜的廊庙,指古代宫殿或朝廷。
翻译
贫寒的书生靠着白雪的映照求学,
贫穷的女子怎能没有纺织的微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又和后九首(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现实的不满。

“寒儒赖有雪映”中的“寒儒”,指的是贫穷的读书人,他们依靠着雪光来照亮自己的书卷,暗示他们生活的清贫以及对知识的渴望。而“贫女那无绩光”则形象地描绘了一位贫穷女子,因为没有织布的成绩,所以显得黯然失色。这两句通过对比,表现了底层人民的艰难困苦和社会的不公。

接着,“千眼今依佛阁”中的“千眼”,指的是佛像上的千手眼,这里用来比喻佛教的普度之意,现在这些眼都依附在佛殿上,似乎在暗示宗教的慈悲与现实生活的矛盾。而“重瞳昔侍舜廊”中的“重瞳”,指的是古代传说中有美好眼睛的人,这里用来形容古时圣明的君主。昔日,舜是古代的圣王,而现在这些美好的传说都只能在历史的长廊中回味。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贫富、佛法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于现世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圣君明主的怀念,以及对知识和宗教慰藉功能的思考。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宿熯塘村

尽日绕冈岭,孤征凌险巇。

春风处处豪,游子行安之。

过午或未饭,人烟信遐稀。

暮投熯塘村,正见牛羊归。

黯黯乱山腹,茅庐压笆篱。

阳光向馀霞,畏虎先掩扉。

系马就屋尾,解冠挂门眉。

怡声问前程,乞火照寝衣。

夜半雨忽恶,长雷撼坤维。

奴仆亦睡觉,雨泻百箭驰。

草草卷席避,倚墙愿晨鸡。

故园岂无情,一梦不可期。

我有三亩宅,比邻勇锄犁。

何曾问三旌,自足了四时。

不肯卧寂寂,亦来走栖栖。

幸无王事驱,或是奇鬼欺。

咄咄复咄咄,生平笑狂痴。

明朝遇清溪,莫洗脚上泥。

(0)

麻姑山诗.上齐云峰

人言此峰峻,谓与浮云齐。

浮云虽满空,势自有高低。

惊名不察实,世论所以迷。

为君上峰头,旷望穷东西。

杳缭城下涧,遥遥线环堤。

人烟众邑屋,蒙密乱町畦。

想彼平地眠,仰如遇昏鸡。

应论峰头人,已尽天路梯。

古士说高广,中州抵仓稊。

岂尝骇嵚岑,隘若坐一闺。

安得千尺翼,翻身逐飞霓。

扶摇过丹山,饱听鸣凤嘶。

(0)

焕照室

门外无俗驾,眼中有馀清。

上登峣峣阙,八窗皆虚明。

三光焕尔照,万象无隐情。

试观弄丹笔,云篆俱天成。

(0)

可理室

百年日月马上过,赢得闲中可理生。

绛阙清都非渺漠,寸田尺宅得经营。

默存长使三宫在,急守须防五岳倾。

他日功成定仙去,愿随风驭到蓬瀛。

(0)

题楼观南楼

常恨闲行少,匆匆忽解鞍。

秋风尹家宅,更得暂盘桓。

(0)

以香烛团茶琉璃献花碗供布袋和尚颂·其二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若问下生时,不打这鼓笛。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