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鸟缥青色,近集櫩前树。
树下渊洄澜,旭日照毛羽。
水中与日里,徘徊不能去。
双双飞复鸣,饮啄频相顾。
岂不念高栖,锦襟君子慕。
因人亦自怜,安知造物妒。
一旦虞机张,始悔投林暮。
毋为怨主人,托身非其处。
有鸟缥青色,近集櫩前树。
树下渊洄澜,旭日照毛羽。
水中与日里,徘徊不能去。
双双飞复鸣,饮啄频相顾。
岂不念高栖,锦襟君子慕。
因人亦自怜,安知造物妒。
一旦虞机张,始悔投林暮。
毋为怨主人,托身非其处。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翠鸟在树下和水中的生活状态,以及它对人类的复杂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翠鸟的美丽与自由,同时也揭示了它面对人类威胁时的无奈与恐惧。
首句“有鸟缥青色”,开篇即点出翠鸟的色彩特征——青色,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接着,“近集櫩前树”描述了翠鸟栖息的情景,形象生动。随后,“树下渊洄澜,旭日照毛羽”两句,通过阳光照射下的水面波光粼粼,反衬出翠鸟羽毛的光泽,画面感极强。
“水中与日里,徘徊不能去”表现了翠鸟在水边的悠闲与自在,但又似乎有所顾虑,不愿完全远离。接下来,“双双飞复鸣,饮啄频相顾”描绘了翠鸟间亲密互动的场景,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岂不念高栖,锦襟君子慕”表达了翠鸟对更高层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类文明的羡慕。然而,“因人亦自怜,安知造物妒”则暗示了翠鸟对人类行为的担忧,担心自己的命运可能因人类的嫉妒而改变。
最后,“一旦虞机张,始悔投林暮”点明了翠鸟面对潜在威胁的后悔与无奈。“毋为怨主人,托身非其处”则表达了对人类的宽容与理解,即使身处不适宜的地方,也不应怨恨给予帮助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翠鸟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情感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引人深思。
龙门世爱史学祖,足涉淮湘到乡鲁。
儿生坠地孤在左,妇闭车中为谁苦。
二君雁荡游虎林,逆旋二笑论古心。
地炉画灰事未竟,推窗看天雪意深。
山寒约共梅花语,江水东流予北去。
明年春风上石渠,道傍为我中望诸。
我来古茅州,未登三茅峰。
自愧尘中人,虔希云外踪。
明日作寒食,命驾吾欲东。
白羊古城门,坡陇门重重。
我行涉其颠,忽下润井中。
一曲复一曲,直道何由逢。
时于荆棘裹,小树樱桃红。
茁茁丘中麦,类我头发蓬。
发白日日脱,麦青长芃芃。
安得长生诀,稽首华阳翁。
两唐古君子,居焰升元宫。
控仙在何许,为我作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