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本修文持笔者,今来帅领红旌下。
不能无事习蛇矛,闲就平场学使马。
军中伎痒骁智材,竞驰骏逸随我来。
护军对引相向去,风呼月旋朋先开。
俯身仰击复傍击,难于古人左右射。
齐观百步透短门,谁羡养由遥破的。
儒生疑我新发狂,武夫爱我生雄光。
杖移鬃底拂尾后,星从月下流中场。
人不约,心自一,马不鞭,蹄自疾。
凡情莫辨捷中能,拙目翻惊巧时失。
韩生讶我为斯艺,劝我徐驱作安计。
不知戎事竟何成,且愧吾人一言惠。
仆本修文持笔者,今来帅领红旌下。
不能无事习蛇矛,闲就平场学使马。
军中伎痒骁智材,竞驰骏逸随我来。
护军对引相向去,风呼月旋朋先开。
俯身仰击复傍击,难于古人左右射。
齐观百步透短门,谁羡养由遥破的。
儒生疑我新发狂,武夫爱我生雄光。
杖移鬃底拂尾后,星从月下流中场。
人不约,心自一,马不鞭,蹄自疾。
凡情莫辨捷中能,拙目翻惊巧时失。
韩生讶我为斯艺,劝我徐驱作安计。
不知戎事竟何成,且愧吾人一言惠。
此诗描绘了一位军中武士的英勇与技艺,通过对军事训练和战斗场面的生动描述,展现了武士的骁勇善战。诗中的“仆本修文持笔者,今来帅领红旌下”一句,表明作者原本是位书生,但如今却成为了一名手持红旗的大队长,参与军事活动。
“不能无事习蛇矛,闲就平场学使马”则写出了武士在平日的训练,习练蛇矛和操练战马,以备不时之需。紧接着,“军中伎痒骁智材,竞驰骏逸随我来”一句,描绘了军中的精英们都具备高超的武艺,他们在战斗中展现出的英勇与速度。
“护军对引相向去,风呼月旋朋先开”可能是指战前或战时的情形,护卫与敌人对峙,或是在夜战中,借着月光观察敌情。接下来的“俯身仰击复傍击,难于古人左右射”则展示了武士在战斗中的高超技艺,即便是古代的箭术专家也不及。
“齐观百步透短门,谁羡养由遥破的”一句,可能是在赞叹某种远程攻击武器的威力,能够从百步之外射穿城门,这样的能力令人钦佩。紧接着,“儒生疑我新发狂,武夫爱我生雄光”则表现了文人与武人的不同看法,对于武士这种英勇行为的态度。
“杖移鬃底拂尾后,星从月下流中场”一句,可能是在描绘战马或其他动物在夜晚快速奔跑的情景。紧接着,“人不约,心自一,马不鞭,蹄自疾”则表达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和谐状态,无需外界的强制,内心就能达到统一,马儿也不需要鞭打,就能快速奔跑。
“凡情莫辨捷中能,拙目翻惊巧时失”可能是在说普通人难以理解武士在紧急关头所展现出的英勇与技艺,有时候观者还会因为过于震惊而错过了欣赏这一切的机会。
“韩生讶我为斯艺,劝我徐驱作安计”一句,则可能是在说某位名叫韩生的智者对武士的技术感到惊叹,并建议武士在战斗中应保持冷静,以策略取胜。最后,“不知戎事竟何成,且愧吾人一言惠”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于自己所说的话是否有益处的一种自省之情。
整体来看,此诗通过对军事生活和战斗技艺的描写,展现了一位武士的英勇与骁猛,同时也反映出了战乱时期人们对于战争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于个人言行的反思。
秋风下南国,江上来飞鸢。
江头估客几千辈,其中别有东吴船。
吴儿解作吴中曲,扣舷一唱悲歌续。
乍回别鹤下重云,一叫哀猿坠深木。
曲中山水不分明,似是衡山与洞庭。
日出长风送舟去,祗留江树青冥冥。
湘山削立天之角,五岭盘纡同一握。
嵚崟七十有二峰,紫盖独不朝衡岳。
万里江天木叶稀,行人相见各沾衣。
寄言此日南征雁,一到春来早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