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六太爷,上六旬寿,欣占六月六日良辰,六数适相逢,忽听张六先生,大踏步闯进门来,口叫六哥还旅顺;
坐三年监,陪三次斩,赚得三代三品封典,三生愿已足,可惜达三故友,小钱头不如咱洒,冤沈三字赴泉台。
称六太爷,上六旬寿,欣占六月六日良辰,六数适相逢,忽听张六先生,大踏步闯进门来,口叫六哥还旅顺;
坐三年监,陪三次斩,赚得三代三品封典,三生愿已足,可惜达三故友,小钱头不如咱洒,冤沈三字赴泉台。
这首诗以对联形式呈现,充满了戏谑与讽刺的意味,是对龚照玙的一种调侃。龚照玙在历史上以贪污著称,诗中通过数字“六”、“三”的反复使用,巧妙地将他的年龄、任职年限、贪污数额等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幽默而辛辣的讽刺。
“称六太爷”,开篇即以“六”字点出龚照玙的年龄特征,同时也暗示其官位之高。“上六旬寿”,进一步强调了其年事已高,却仍在官场活跃。“欣占六月六日良辰”,看似祝福,实则暗含讽刺,因为“六月六”在中国传统习俗中象征着吉祥如意,但在这里却是对其贪污行为的隐喻。
“六数适相逢”,“六”字的重复使用,不仅在数字上形成了一种巧合,更是在暗示其贪污数额之巨,与“六”这个数字的吉祥寓意形成了鲜明对比。“忽听张六先生,大踏步闯进门来”,这里的“张六先生”显然是对龚照玙的讽刺,暗示其贪污行为被揭露,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其狼狈不堪的场景。
“口叫六哥还旅顺”,“还旅顺”可能是指其贪污所得被追回,或是对其贪污行为的谴责。“坐三年监,陪三次斩”,“坐三年监”指其因贪污入狱,“陪三次斩”则是对其贪污行为的严厉惩罚,讽刺其最终落得悲惨下场。
“赚得三代三品封典”,“赚得”一词充满了讽刺意味,暗示其贪污所得并非正当途径,而是通过不法手段获取。“三品封典”则是对其官位的讽刺,表明其最终得到的只是虚名而非实利。
“三生愿已足”,“三生”可能指的是前世、今生、来世,暗示其贪欲已满足,但这种满足是以牺牲道德和法律为代价的。“可惜达三故友,小钱头不如咱洒”,“达三故友”可能指的是其曾经的朋友或同僚,讽刺其因贪污而失去友谊。“小钱头不如咱洒”,“小钱头”可能是对龚照玙贪污所得的轻蔑称呼,“洒”则暗示其最终的结局,即被追究法律责任。
“冤沈三字赴泉台”,“冤沈三字”可能指的是其贪污行为被揭露后,最终被定罪入狱,“泉台”则是对死亡的隐喻,暗示其最终的命运。
整首诗通过巧妙的数字运用和讽刺性的语言,对龚照玙的贪污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和批判精神。
层峦叠嶂高嶙峋,青溪碧涧波粼粼。
堂亭寺观不知数,市廛隔断无纤尘。
迢迢有客泛孤舫,一苇凌空放双桨。
俨如仙子御风行,烟雾中间互相访。
依稀疑是终南山,坐者揖者咸衣冠。
采药每将巾舄湿,共谈那解天壤宽。
是谁好事留斯迹,安得其间一栖息。
瞻彼春空一片云,为霖有意人难识。
元冥一出百卉摧,冻天裂地施寒威。
西湖老树含春姿,鲜葩皎月争光辉。
清香暗从风外来,怯寒蜂蝶空疑猜。
结实垂金饱霖雨,调羹止渴非凡材。
孤山仙子诗兴浓,厌看桃李娇春风。
冲寒折雪揽芳洁,豪吟意气凌苍空。
十载论交良燕喜,此日分襟隔湘水。
明岁仍期折一枝,寄与衡阳旧知己。
故人别我长洲去,离觞已尽仍延伫。
欲别不别难为情,歧路萧萧班马鸣。
矮屋长材君莫怨,锥处囊中末随见。
一官到处可哦松,何况长洲天下雄。
君是深翁门下士,经术自优文史事。
不见苏湖治事斋,兵农元与水利偕。
单锷奇谋知满腹,安得东坡无荐牍。
何时推毂早重来,与君还对燕山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