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举世正同舟,聊戏乘桴从我由。
闭户有时非得已,冯河无补却堪羞。
风波举世正同舟,聊戏乘桴从我由。
闭户有时非得已,冯河无补却堪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松所作的《和求道人(其三)》。诗中以“风波举世正同舟”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世人在风浪中的共同处境,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集体的命运感。接着,“聊戏乘桴从我由”一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超然态度,仿佛是在戏谑中寻求解脱,或是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闭户有时非得已”,则进一步阐述了在特定时刻,人们可能需要暂时封闭自我,以避世或反思。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个人空间和内心平静的重视。而“冯河无补却堪羞”则是对盲目自信或冒险行为的批判,强调了在面对困难时,过分依赖个人力量而不考虑后果,最终只会带来耻辱和损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探讨了人生中的抉择、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在逆境中保持自省和理智的重要性。朱松以深邃的思考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
书幌灯初灭。听孤鸿、几声嘹唳,柔肠已结。
苦恨流光如水过,漂泊而今谁惜。
又欲下、寒塘还歇。
极目萧条风露冷,最堪怜、旧侣浑无迹。
多少恨,从何说。苍茫身世长为客。
恨迢迢、故乡路远,欲归未得。
我本闲愁千万缕,入耳偏关情切。
叹寄迹、天涯何益。
镇日云间频作字,料难将、悲怨都书绝。
月欲坠,霜天白。
生香活色,似丹青宛转,描来情丽。
滴粉搓酥成百咏,字字绿酣红腻。
十样云笺,三升墨露,会得惺忪意。
问花无语,可能知此情未。
堪叹驹隙流光,鸿归燕去,不管人憔悴。
雨雨风风新梦觉,别是销魂滋味。
一段缠绵,千般哀怨,尽向毫端寄。
感春怀抱,遣愁侬亦无计。
向城北。问野圃浓霜,这番消息。
道寒花都放,莫迟去寻觅。
携奴荷锸随黄蝶,踏断残芜碧。
忽惊看、一簇斜阳,满篱霜色。金盏为君拭。
有疏影疏香,移来书室。几日帘前,经岁又相忆。
忍寒翠里灯花下,一一重搜剔。
趁重阳,细雨轻烟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