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城北。问野圃浓霜,这番消息。
道寒花都放,莫迟去寻觅。
携奴荷锸随黄蝶,踏断残芜碧。
忽惊看、一簇斜阳,满篱霜色。金盏为君拭。
有疏影疏香,移来书室。几日帘前,经岁又相忆。
忍寒翠里灯花下,一一重搜剔。
趁重阳,细雨轻烟澹日。
向城北。问野圃浓霜,这番消息。
道寒花都放,莫迟去寻觅。
携奴荷锸随黄蝶,踏断残芜碧。
忽惊看、一簇斜阳,满篱霜色。金盏为君拭。
有疏影疏香,移来书室。几日帘前,经岁又相忆。
忍寒翠里灯花下,一一重搜剔。
趁重阳,细雨轻烟澹日。
这首《探芳信》是清代庄盘珠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重阳节前一日,兄长在城北购得菊花归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与兄长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词中以“向城北”开篇,引出兄长的行动,随后通过“问野圃浓霜,这番消息”,点明了季节与环境,营造了一种秋意浓厚的氛围。接着,“道寒花都放,莫迟去寻觅”表达了对菊花盛开的期待与赞赏,同时暗示了兄长的行动目的。
“携奴荷锸随黄蝶,踏断残芜碧”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兄长与随从在野外寻找菊花的过程,黄蝶的出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而“踏断残芜碧”则表现了他们对菊花的热切追求。
“忽惊看、一簇斜阳,满篱霜色”将画面转向夕阳下的菊花,满篱的霜色与斜阳的余晖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景象。接下来,“金盏为君拭”一句,以金盏比喻菊花,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表达了对菊花的珍视与赞美。
“有疏影疏香,移来书室”描述了菊花被搬入室内的情景,疏影与疏香不仅增添了室内的雅致,也寄托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与敬仰之情。“几日帘前,经岁又相忆”则表达了对菊花的长久思念,即使时间流逝,记忆中的美好依然历历在目。
最后,“忍寒翠里灯花下,一一重搜剔”表现了作者在寒冷的夜晚,仍然不忘仔细欣赏菊花,体现了对菊花的深情厚谊。“趁重阳,细雨轻烟澹日”则以重阳节为背景,预示着菊花与节日的完美结合,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菊花之美与兄长之爱,以及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大圜如规,旦昏各半。道枢不留,气毂时转。
理随象宣,通于一贯。如镜取影,但窥其面。
坤不外生,乾非中窜。其去非亡,其来非幻。
屯隐四阳,鼎阴未现。非有有无,唯徵舒卷。
静言念之,即经为变。险易盈虚,穷通萃涣。
岂不我繇,何为外眩。
韩公曾作《董生行》,坡老亦咏姚氏堂。
末世文人苦孱陋,虽有行谊无由彰。
徽州太守万夫特,承明一出腰银黄。
政声今邻赵张右,名翰昔在崔蔡行。
忆昨石渠同讨论,释引先德何琅琅。
考亭绝学半庭训,佩韦奕叶仍作堂。
孝经五龄育在口,内则半编时相将。
一朝老亲蒙雾露,医不能力巫难禳。
妙年诚心破金石,午夜刲臂和羹汤。
探丸何曾让耆域,卧冰殆欲嗤王祥。
谁言昊穹阔且远,小叩大应如宫商。
阿耶道躬既纯固,阿儿行义宜袖扬。
汉家本来重孝友,薄俗尤应式厖凉。
岂谓虚舟藏大壑,空教幽狱埋寒铓。
独留孤儿好头角,神驹堕地不可当。
逸足腾踏蓬岛路,八载与我同趋跄。
昨年一麾出歙浦,南饥北渴永相望。
白塔觚棱晨漠漠,黄山烟霭暮苍苍。
怀人却寄相思字,念社仍徵述德章。
前人艰危事栽种,后人但识嘉荫长。
即今楩楠贡天府,莫忘老干在冰霜。
《书朱皋亭家传后》【清·曾国藩】韩公曾作《董生行》,坡老亦咏姚氏堂。末世文人苦孱陋,虽有行谊无由彰。徽州太守万夫特,承明一出腰银黄。政声今邻赵张右,名翰昔在崔蔡行。忆昨石渠同讨论,释引先德何琅琅。考亭绝学半庭训,佩韦奕叶仍作堂。孝经五龄育在口,内则半编时相将。一朝老亲蒙雾露,医不能力巫难禳。妙年诚心破金石,午夜刲臂和羹汤。探丸何曾让耆域,卧冰殆欲嗤王祥。谁言昊穹阔且远,小叩大应如宫商。阿耶道躬既纯固,阿儿行义宜袖扬。汉家本来重孝友,薄俗尤应式厖凉。岂谓虚舟藏大壑,空教幽狱埋寒铓。独留孤儿好头角,神驹堕地不可当。逸足腾踏蓬岛路,八载与我同趋跄。昨年一麾出歙浦,南饥北渴永相望。白塔觚棱晨漠漠,黄山烟霭暮苍苍。怀人却寄相思字,念社仍徵述德章。前人艰危事栽种,后人但识嘉荫长。即今楩楠贡天府,莫忘老干在冰霜。
https://shici.929r.com/shici/QU1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