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景行堂》
《景行堂》全文
宋 / 程公许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斯文一线流,伊川师弟子。

萍梗记经行,丹青肖容止。

升堂如有闻,虚心探厥旨。

毋与时俗竞,溺心于口耳。

(0)
注释
斯文:学术。
一线流:如流水般。
伊川师:指程颐(伊川先生),宋代著名理学家。
弟子:学生。
萍梗:比喻漂泊不定,这里指弟子们的行踪。
经行:经书的学习和实践。
丹青:绘画。
肖容止:描绘形象和举止。
升堂:进入课堂。
闻:教诲。
虚心:谦逊的态度。
探厥旨:探究其深层含义。
时俗:世俗潮流。
溺心:过分沉迷。
口耳:仅限于口头和耳朵所听,指肤浅学习。
翻译
学术传统如流水般流淌,伊川师门弟子众多。
弟子们通过记录经书行迹,用丹青描绘老师的言行举止。
在课堂上仿佛能听到老师的教诲,虚心探究其深意。
不要与世俗潮流争逐,不应沉迷于口耳之学。
鉴赏

这首诗名为《景行堂》,是宋代学者程公许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学术传承的敬意和对严谨学风的倡导。"斯文一线流"描绘了知识和文化的延续,如同一条细流不断流淌,强调了师徒之间的承继关系。"伊川师弟子"则特指程颐(伊川先生)的门人,程颐是北宋理学家,其弟子在此处代表了儒家学术的追随者。

"萍梗记经行"以浮萍比喻弟子们漂泊不定的生活,但不忘记录师门的教诲和足迹,体现了他们的勤奋和忠诚。"丹青肖容止"则是通过绘画来重现老师的言行举止,以示尊敬和怀念。

"升堂如有闻,虚心探厥旨"进一步强调学习时应保持谦虚的态度,深入理解老师的教诲,不被表面的知识所迷惑。"毋与时俗竞,溺心于口耳"告诫弟子们不要被世俗风气所左右,而要专注于内心的理解和实践,避免仅仅追求口耳之学。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对学术传统的尊重,对求知态度的提倡,以及对个人修养的引导,展现了宋代学者对于教育和学术精神的深刻见解。

作者介绍

程公许
朝代:宋

程公许(?—1251),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州。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说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人。嘉定进士。历官著作郎、起居郎,数论劾史嵩之。后迁中书舍人,进礼部侍郎,又论劾郑清之。屡遭排挤,官终权刑部尚书。有文才,今存《沧州尘缶编》。
猜你喜欢

盘洲杂韵上.红梅

绽玉闻欺雪,含章妒绛纱。

不同桃李种,粲煞赤城霞。

(0)

送朱叔召归吴中

长忆吴中鸣橹声,风高月上水波清。

臞庵掩映花成聚,笠泽微茫烟若城。

十载相忘存梦想,一帆此去喜归荣。

老来无复莼鲈会,尚看骅骝得路行。

(0)

忆城东来禽

远送来禽我独无,后来才得两三株。

隐园野处花难比,祇恐人评棣萼图。

(0)

次韵得保州老张瓦研

毛颖传既成,陶泓名不朽。

陈楮接武来,论交篇籍囿。

千年铜雀台,瓦解沦坤厚。

何人澄其泥,颇能髣髴否。

龙公天上客,金兰幸同臭。

结束万里行,联翩五旬久。

清谈落玉麈,痛饮尽金斗。

咳唾珠玑粲,挥翰不停手。

穷边得佳研,可出老吕右。

瓦缶莫雷鸣,龙尾羞牛后。

(0)

赠林尉致约

红颜白面神仙吏,好学苦吟真我徒。

政事文章有家法,它年呼作小龙图。

(0)

再次韵

两载闽南白尽颁,惊看异品上杯盘。

发缄初讶囊非绛,擘实犹疑颊未丹。

较美宜同法石白,搀先欲占麦秋寒。

广文诗句篇篇好,咀嚼令人欲废餐。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