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刹开山久,重新选胜偏。
忆从初地后,谁辨劫灰前。
虹涧交檐际,龙冈落座边。
桥危妨度马,树密翳鸣蝉。
平野看人小,长空见鸟旋。
追游宁寂寞,披豁得儒玄。
尘迹吾增感,幽栖性所便。
芳尊逢菊日,兴极对霜天。
妙刹开山久,重新选胜偏。
忆从初地后,谁辨劫灰前。
虹涧交檐际,龙冈落座边。
桥危妨度马,树密翳鸣蝉。
平野看人小,长空见鸟旋。
追游宁寂寞,披豁得儒玄。
尘迹吾增感,幽栖性所便。
芳尊逢菊日,兴极对霜天。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奉陪泰泉先生游栖霞寺》描绘了栖霞寺的古老与新景,以及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的兴致。首联“妙刹开山久,重新选胜偏”赞美寺庙历史悠久,而今又择佳境重修,显出其独特魅力。颔联“忆从初地后,谁辨劫灰前”暗示了寺庙历经沧桑,引发人们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颈联“虹涧交檐际,龙冈落座边”通过描绘寺内的景象,如彩虹般的涧水和龙冈边的静坐之地,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接下来的“桥危妨度马,树密翳鸣蝉”则写出寺内环境的幽深,马难渡桥,蝉声被繁茂的树木遮蔽,增添了神秘感。
“平野看人小,长空见鸟旋”以开阔的视野描绘远处景色,人如微尘,鸟儿在天空中盘旋,展现出天地之大与人生之渺小。尾联“追游宁寂寞,披豁得儒玄”表达了诗人享受游历过程中的孤独与豁达,以及从中领悟到的儒家与道家哲学。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栖霞寺的风貌,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的山水游记诗。
暂谪人间去,群仙莫浪猜。
尘缘吾未断,不是薄蓬莱。
昔与二子居明心,避贼夜走南山阴。
天寒更蹋沮洳径,月黑错堕杨梅林。
历险登危四三里,少复前行过溪水。
平明乞火野人家,十日身藏岩窟里。
闽俱叹我装赍空,蜀颜转陷妖氛中。
谁言性命脱针孔,沉忧伤人衰疾同。
春风酣酣柳边寺,相对梦中论梦事。
莫嫌薄饭一茎齑,郡国而今无鼓鼙。